巧用手机地图 活学地图语言

巧用手机地图 活学地图语言

ID:31491213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巧用手机地图 活学地图语言_第1页
巧用手机地图 活学地图语言_第2页
巧用手机地图 活学地图语言_第3页
巧用手机地图 活学地图语言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用手机地图 活学地图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手机地图活学地图语言  摘要:在现代生活中,初中学生接触和使用手机地图的机会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大胆引入手机地图这一工具,使学生更加生活化、直观化、形象化地掌握地图相关知识,并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手机地图;地图语言;巧用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涉及“地图的阅读”知识,介绍了地图的三个重要“语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在整个初中地理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地图“语言”,就有了打开地图宝库大门的钥匙,并对学生今后学习中学好、用好地图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初中生往往缺少阅读地

2、图的经验积累,学习中常常会对较为枯燥的纸质地图缺乏兴趣。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有效、实用地掌握地图语言,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使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机会使用手机地图,很多学生也因为频繁接触手机、外出旅行而熟练掌握了利用手机地图查找目标地点、设计导航线路等技能。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利用“手机”工具进行教学并收到良好效果。  一、利用手机地图深入理解比例尺的内涵  1.通过实际应用理解比例尺现实价值  在分析比例尺问题时,可利用手机地图设计问题:“4来南京旅游的小明一家住在学校附近,计划去狮子山风景区

3、游览,利用手机地图规划了如图1所示的线路。爸爸看了线路,认为步行15分钟以内就能到达景区大门。但小明认为路程很远,坚持开车前往。如果小明一家的步行速度大致为6千米/小时,你觉得15分钟时间他们能沿着规划线路走到景区大门吗?”因为景区离学校很近,几乎所有学生都用实际生活经验确定,15分钟肯定能走到景区大门,无须开车。  但当问题继续延伸时,学生却感到困惑:“根据生活经验很容易作出准确判断,但小明一家是第一次来南京,不熟悉实地情况的小明爸爸是根据什么做出准确判断的?”此时,心细的同学发现了手机地图左下

4、角的比例尺。抓住时机,教师再对比例尺做具体介绍。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图比例尺的实际作用,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通过地图缩放直观感受比例尺变化  要让学生感受比例尺的变化,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上台演示:“如果有外地朋友来到南京,要到我校参观,你会如何利用手机地图向他们介绍学校所在的位置?”学生在介绍学校位置时,大多想到了需要向外地朋友介绍学校在南京城的相对位置和学校所在的具体街道位置,所以都需用到手机地图的缩放功能。通过下意识的缩放地图,让学生感受到随着手机

5、屏幕上反映的实地范围的变化,地图信息的详略也随之发生了变化。4  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突破比例尺大小比较这一难点,可顺水推舟地向学生呈现两张学生介绍学校位置时的手机截屏(图2、图3)。让学生对比两张地图的比例尺大小和图中信息差异。有了之前的基础,学生能够很快根据手机地图左下角的比例尺信息对比出两张图的比例尺大小。并进一步结合之前的学校位置介绍,分析出两张地图的范围及内容详略差异(如表1)。  二、利用手机地图掌握判读指向标地图的方法  1.通过手机地图突破难点  阅读有指向标的地图是难点,利用手机

6、地图的帮助可以比较方便地突破这一难点。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外地朋友到达学校后,为方便大家参观学校,在学校大门口放置了学校导览简图(如图4)供大家了解学校格局。有人看了学校格局图后,得出了2号楼位于1号楼正北方向的判断,这个结论对吗?”  听完问题,部分学生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判读原则,认为这个判断正确。但也有部分学生凭直觉认为这个判断有问题,如有学生就提出“学校大门好像应该朝北”的疑问。于是,经过结合手机地图的讨论,学生终于明白,这样一张图是视角转化的结果(如图5)。  当教师将问

7、题继续延伸:“看来,图4那样的导览图有科学问题。那么,把导览图设计成图6所示,合适吗?”学生们立刻提出异议,认为这样的导览图显然不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也有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能否仍然使用图4那样的导览图,同时在图上用一定方法标示出方向?于是,教师可顺其自然地让学生理解指向标的作用(如图7)。  2.通过手机地图认识简单图例  手机地图上有大量图例,可任意选择两个图例(如图8),让学生在手机地图中找出图例,并分析含义。因为所选范围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区域,所以学生都能准确分析出图例的含义。在此基础上

8、,再提问学生:“在地图中使用图例,相比于使用文字说明的形式有怎样的好处?”4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图例的便利性。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