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ID:3149118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_第1页
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_第2页
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_第3页
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摘要: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上课很少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有的是真的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绝大多数学生都“规规矩矩”,根本看不到全班都举手发言的场面。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举手发言习惯这一课题。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的情况及其成因,并从转变教师评价方式、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抬头教育、与评优挂钩等方面来解决目前存在的困境。  关键词:中职生;举手发言;原因;对策  一、中职学生举手发言现状及原因  学生踊跃举手是小学课堂上呈现给我们的

2、景象。小学生甚至会比较谁的手举得高,互相之间较劲,会因为老师不叫自己回答问题而觉得难过。而在中职类职业学校的课堂上是这样的场景: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问哪位同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多数同学都会低头,不敢看老师的眼睛,生怕老师叫自己回答这个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大部分同学不愿意举手发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面子问题4  所谓教学,有教有学。老师教的如何得从学生学的效果中体现。因此上课举手发言就是其中的一个标准。教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来体现这节课学生掌握的最直观情况。在中职学生的课堂上,基本看不见

3、学生举手发言的场面。学生本身程度较差,不善于学习,绝大多数同学担心回答问题错误会遭到同学嘲笑或者老师批评,有损其面子,自尊心受挫。  2.低头当听众  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没有了当初发言的冲动。说错了怕笑话,经常举手怕被人说“爱出风头”,就算回答对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低头当听众,认为自己不回答,总有别人会回答。因此,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等着别人发言。  3.“三不”回答  调查显示,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存在“三不”现象――不会、不敢和不懂。(1)老师出题难或者正好学生开了小差,这个时候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

4、个问题,因此他们不会举手。(2)学生胆子小,对自己的答案存在不自信的现象,因此学生不敢主动回答。(3)有的学生知道答案是什么,但是不懂得如何去表述,因此也不主动举手了。  二、中职学生举手发言的建议对策  1.控制题目难易程度  调查显示,大多数同学不愿意举手发言是因为回答不出怕丢面子。“不为最先、不耻最后”是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学生的程度,设计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题目。通过小组讨论举手发言,计算比分,互相形成竞争,带动学生参与其中。不管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都要加以表扬,激发其举手的勇气。  2.对低头说NO,实现抬头教育4

5、  在中职学校上课,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情就是学生喜欢低头,部分女生照照镜子化化妆。尤其是当教师提问谁会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头会更低。低头如何听课?目前学校实行“35+10”的教学模式,10分钟的作业时间就是检验学生这节课的课堂效果。教师至少要在上课期间做到一点,不管学生听不听,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必须明确要求学生把头抬起来,一定不能在课堂上睡觉或者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慢慢地养成习惯,抬头挺胸,整个班级会完全不一样,至少有了上课的样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学生明白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会更有心情在这个班级上课。在抬头听课的基础上,举手发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6、3.制定制度,与评奖评优相联系  为保证班级上课举手率,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班级实习班主任监督下的课代表实行每课举手情况考勤制度,为了保证实现其约束力,举手考勤记录将与评选与个人有关的荣誉和利益挂钩,如国家助学金、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对于以上评选,将实行举手发言次数考核。  养成习惯,或多或少会倾听老师在讲什么,这样,老师也有心情上课,学生也会慢慢接受老师的知识,最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陆亚慧,王娜.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的反思[J].成才之路,2010(32):38-39.  [2]张彩云,申继

7、亮.小学教师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2007(04):23-26.4  [3]王有鹏.让学生踊跃举手发言的艺术[J].中国教师,2010(24):47-48.  [4]周晗蕾.让高中的课堂举手成为一种习惯[J].学周刊,2011(27):192.  ?编辑李建军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