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078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例说“品味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说“品味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朗读为什么要“品味语言”?因为语言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根本。“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也就是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思维必须凭借语言来表达和深化,文本蕴含的义、景、意、精、气、神,统统在语言之中。 一、品味语言的含义,体会语文味 “品味语言”就是进行“嚼读”,对文本的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甚至一篇,进行仔细推敲,反复琢磨,认真品味,深刻领悟,不得其真味绝不罢手。在充分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时,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的态度及其作品的感情的理
2、解。比如朗读《燕子》的第4自然段“几痕细线”,让学生咬文嚼字,品出“痕”的语文味。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通常把电线说成“几根”“几条”,这儿为什么要说“几痕”?试用“几根”“几条”“几痕”分别朗读这句话,看看语气、语调、情感态度有什么不同?通过品味,学生感到:“几根”太俗了,“几条”太实了,只有“几痕”,才显示出电线的高远和蓝天的旷亮,才表现了细小的电线在空中隐约可见、似有似无的神秘美,才体味到了落在电线上面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的雅趣和作者赞美春天的画意诗情。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体会到了其中的语文味。 “品味语言”属于文艺鉴赏。叶圣陶先生说:“5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
3、入手,这件事看起来浅近,但是是最基本的。”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仅学生需要一定的阅读素养,教师也要有高超的语文教学智慧。 二、品味语言的意境,体味文学味 特级教师孙双金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品味语言文字的意境,体味文学味,孙双金老师认为,诗词要抓诗眼。他钻研《泊船瓜洲》一诗,认为诗眼不在大多数人认为的“绿”,而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诗人想回家。“一水间”“数重山”,离家近,应该“还”;“又”,又一年,离家久,更该“还”;“照我还”,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呢?思家切,不能“还”!为什么?君命难违!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要他第二次担任宰相,必须即刻乘
4、船去赴任。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研读诗眼,就抓住了诗人抒发的感情:站在停泊于瓜洲的船头,浮想联翩:既有对“绿”色春意的喜悦,再次担任宰相的愉快,又有对钟山第二故乡的依恋不舍,更想到宦海沉浮,朝廷斗争的复杂,推行变法改革的困难,联想到第一次被免除宰相职务的落泊等等,所以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还”,诠释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支离破碎、以偏概全的解读不是品味语言;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解读不是品味语言;脱离文本、搞“满汉全席”不是品味语言;抛开核心价值,曲解、误读不是品味语言;走马观花、鹦鹉学舌也不是品味语言。品味语言一定要独到精准,品出文学味,要把新课程理念、“三维教学目标”
5、5化简到各个知识点、重点、难点中去;一定要让学生怦然心动,感受、体验深刻;一定要使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与文本倾情对话,与教科书编者的思想对接,把快乐与课堂融为一体,阅读不疲倦,享受语文学习的幸福。 三、品味语言的情感,体会生活味 美读就是一种“品味语言”。美读能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美读可以通过数学逻辑思维,充分激活原本意义凝固的语言文字,使其情感洋溢,变得有生命,让纸上的“无法衡量分量”的高尚道德精神变成可以具体计算的数字。 如:读《一夜的工作》一文,可以让学生计算一组组数据,理
6、性地体验周总理工作的时间到底有多长、生活究竟有多么简朴,深度思考周总理的人生价值。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品味: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10周年的时候,有一位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老人说:“总理是累死的,他真的是累死的。”你相信吗?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吧。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时间:1.“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今晚”如果从19点开始工作;“听见公鸡喔喔地叫明了”,大概是凌晨6点左右。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有多少小时?(12小时)2.再算算周总理白天的工作时间:“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假如下午从14点算起,18点结束,工作多少小时?(4小时)3.请算算周总理一天的工作时间:白天加晚上16小
7、时。4.周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照这样计算,周总理一年工作多少小时?(5840小时)5.国家最新公布,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作日为20.83天。按照现在国家规定,周总理过去工作一年,等于现在工人工作多少年?(3年)6.那么,仅仅活了78年的周总理,等于劳累了200多年。5 学生“品味语言”,就是在“训练语感”。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即“对于语言文字的灵敏的感觉”(叶圣陶语)。为什么要“训练语感”?为了鉴赏与生活。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