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9863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后现代下的自我迷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现代下的自我迷失 摘要:随着后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大规模机器生产被电子商业所取代,致使电子产品的涌现,大众传媒的兴起。在后工业时期,公众以往的生活、娱乐方式和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日渐被大众传媒所奴役,失去了自我,进入了“景观社会”。加之对存在主义等理论的认可,对认识论与本质论的质疑,人们丧失了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在迷茫与绝望中迷失了自我。 关键词:后现代后现代主义自我迷失虚无主义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被刻在希腊德尔斐神庙上,这足以说明古希腊人对认识自我的重视。“认识你自己”也就是指认识“真正的我”[4]
2、,强调自身内在的修养,通过学习,达到“善”。通俗地讲,就是让自己拥有正确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正确的信念,以此来不断地完善自身。“认识你自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也指出认识自我已被证明是解决所有关联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5]在后现代时期,人们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仰和道德准则,迷茫、堕落、颓废却成为最常见的生活状态。 一、后现代主义概述 “后现代”一词应该包括后现代性、后现代化和后现代主义三层意思。“后现性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转变,或者说,它意味着具有自己独特组织原则的新的
3、社会整体的出现,意味着与现代性的决裂。”7[1](P14)再具体一些,后现代性指在一个阶段中的某种体验和心灵状态。后现代化指朝着后现代性发展的过程和由此产生的结果。后现代主义则是一个文化概念,代表着一种思潮、一种文化运动和现象。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相对复杂的文化思潮,它既没有固定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论点与特征。正如杜威?佛克马在论文《初步探讨》中所说的“文学思潮或时期的概念是一种精神建构,几乎完全脱离经验实体,由于它是这样一种灵活易变的手段,因而可以适合几乎任何一种论点。”[2](P520)20世纪50年代哈里?莱文认为后现代主
4、义是一股改头换面的“反智性思潮”,欧文?豪也赞同这一观点。欧文?豪认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丰裕,但社会秩序混乱。人们丧失了传统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堕落、自我迷失的状态随处可见。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虚无主义、反智性思想。60年代中期美国批评家莱利斯?费德勒与豪、莱文虽持相同的观点,但却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这一论点。由此提出后现代主义标志着一种与现代主义作家精英意识的彻底决裂,是一种文学题材扩大的进步表现。到了70年代的费德曼,他站在存在主义的立场上,即物就是物本身,任何物都是不可言传的:“谈论这个世
5、界是不可能的。”更加积极、正面的定义后现代主义。他说:“在这种新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的计划背后……潜藏着一种真诚的努力。对一种新的真理的寻求。一种试图恢复事物、世界以及人类的适当位置(一种更为纯洁的状态)的真正的努力。”7[2](P48)到了20世纪80年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主义代表着一种新认识的崛起,他的后现代主义更具包容性。哈桑把后现代主义看作是一种反形式、反创作、无规束和唯信仰论的冲击力量。 后现代主义的论点不一,起始时间也是莫衷一是。哈桑认为以乔伊斯在1939年发表的《为芬尼根守灵》为标志;奥康诺认为是50年
6、代,即以英国“大学新才子”文学运动为标志;理查德?沃森和杰姆逊虽然也认为是50年代为起始时间,但他们是以法国“新小说派”的诞生为标志的;伽达默尔、利奥塔、哈贝马斯都认为是60年代。虽然有如上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数学者还是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后现代主义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后波及许多欧洲国家,其鼎盛时期为70年代和80年代,到了90年代气势大减,逐渐分化、沉寂。 总之,后现代主义在大部分情况下标志着那些新的文学形式的产生,“那些旧范式已无法容纳的东西,或在某些情况下标志着那些理论家不能说明或懒于说明的稀奇事”。[3](P27
7、)同时也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反叛,或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极致发展。 二、自我迷失的根由 后现代是后工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越发怀疑自己的能力,例如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原子弹第一次试验成功,它的威力震慑了整个世界,在原子弹面前人类显得异常渺小,“原子弹揭露了人类存在的深深恐惧和总体上的偶然性。”[3](P6)加之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7的到来,使人类忙碌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但信息千变万化,致使知识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变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事物并不存在永恒的本质,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
8、进步,信息的快速传播,而发展变化的,以往对它的本质认识不知在何时就会成为谬误。就这样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推翻,混乱的知识体系和苦闷的精神状态促使人们质疑以往所认同的认识论和本体论。人们深信不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开始土崩瓦解,继而陷入迷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