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3纯碱的生产作业新人教版选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纯碱的生产一、Na2CO3、NaHCO3性质的比较1.下列关于NaH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于Na2CO3B.加热至200℃左右,可完全分解,利用这种性质,可由NaHCO3制取纯碱C.与Na2CO3相比,当质量相同时,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后,NaHCO3可得到较多的二氧化碳D.其晶体的化学式为NaHCO3·10H2O,在空气
2、中会风化解析:Na2CO3·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风化,没有NaHCO3·10H2O这种物质。答案:D2.在制小苏打(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的操作中,应在饱和食盐水中( )A.先通入CO2,达到饱和后再通入NH3B.先通入NH3,达到饱和后再通入CO2C.CO2和NH3同时通入D.以上三种方法都行解析:CO2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小,先通入NH3后使溶液呈碱性,能溶解大量的CO2,生成大量的HC,从而有利于析出大量的NaHCO3晶体。答案:B3.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结果有晶体
3、析出,对析出晶体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B.溶液中溶剂减少了C.溶质质量增加了D.反应过程放热解析:本题考查的是Na2CO3与CO2反应的知识,根据化学方程式Na2CO3+CO2+H2O2NaHCO3可以得出:通过反应,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增加,由于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因此有NaHCO3晶体析出。答案:D4.为了确定小苏打中是否含有纯碱,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 )A.将固体加热,观察是否有水生成B.滴加盐酸,观察是否放出气体C.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
4、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A中加热有H2O生成是NaHCO3的性质;B中加盐酸两者都放出气体;C中Na2CO3能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CO3沉淀而NaHCO3则不能;D中加澄清石灰水两者都能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含Na2CO3。答案:C二、纯碱的工业生产5.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 经过专家组
5、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 。 (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为:原
6、子利用率(%)= 。 解析:(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3)联合制碱法中CO2来源于合成氨工业的副产品,而氨碱法中CO2来源于石灰石的分解。(4)联合制碱法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原子利用率(%)=×100%=×100%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NH3+CO2+H2O+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
7、H2O↑(3)联合制碱法中CO2来源于合成氨的副产品,氨碱法中CO2来源于CaCO3的分解(4)×100%(建议用时:30分钟)1.下列工业生产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B.用二氧化硫制硫酸C.工业合成氨D.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解析:联合制碱法利用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碳酸氢钠,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C、D中都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答案:A2.(双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制纯碱的原料只能是无机物B.制纯碱的原料可能包含有机物C.NR3·HCl+NH3NR3+NH4Cl
8、是氧化还原反应D.NR3·HCl+NH3NR3+NH4Cl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