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ID:31453382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0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_第1页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_第2页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_第3页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_第4页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  摘要:2015年网络十大流行语之一“宝宝”继“吓死宝宝了”之后衍生出各种变体,成为“万能接梗王”。“宝宝”被广泛应用于社交语境,为第一人称指示语注入了新的活力。运用语言学理论,探究了“宝宝体”的来源及发展过程,并从语用移情、言语童稚化、社会心理和模因论四个角度对“宝宝”现象进行较为全面的探析为今后网络流行语,尤其是人称指示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宝宝自称功能社会心理  一、引言  近日,王宝强婚变事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网友纷纷发言:“宝宝不哭”

2、“心疼宝宝”等。“宝宝”这一网络流行语再次回到公众视野。近些年,网络流行语一直是语言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诸如“XX哥”“XX姐”“高富帅”“?潘俊敝?类的人称指示语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8]之一,“吓死宝宝了”一时间风靡网络,并被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场景。例如:  (1)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2)宝宝惊呆了。  (3)宝宝的心遭受到了万吨伤害。  在这里,“宝宝”主要用于自称,相当于第一人称“我”,但其意义显然更为丰富,微妙地传达了说话者言语中的感情色彩。国内学者对“

3、9宝宝体”已经做过初步的分析,但多数研究局限于对此现象出现原因的猜想与探究,从语用学角度解析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尚不全面。本文以新颖热门的“宝宝”系列流行语为语料,追溯其词汇意义来源,分析语言特征,并探究“宝宝”独特的自称功能,以期对这一新兴的网络流行语进行较为全面的解析。  二、“宝宝”来源及发展  “宝宝”本意是父母对婴儿或幼儿的昵称。古时候父母有了孩子之后如获珍宝,将其视作上天的馈赠。随着时代的发展,“宝宝”一词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年轻情侣之间男方称女方为宝宝,以表达爱恋之情与珍惜之意。“海豚宝宝”“蚕宝宝”

4、等拟人化称谓也纷纷涌现,贴切地体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2015年,“吓死宝宝了”这一说法悄然走红,又一次给汉语称谓语注入了新的活力。关于这一流行语的来源,“百度百科”给出了多达八种说法。笔者认为,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网络平台如此活跃的大环境下,流行语迅速走红的过程比其出处更值得语言学习者研究与思考。  “吓死宝宝了”最初是女生受到惊吓时卖萌的说法,意为“吓死我了”,“宝宝”意指第一人称“我”。对现代汉语自称的分类一般以视点为依据,在对话中利用说话者角色来调节人际关系时,根据说话基准选用情况,通常的视点

5、选择类型有第一人称视点、第二人称视点和第三人称视点。[1]“宝宝”在此是以第二人称为视点的社会称谓语自指。以第二人称为视点是说话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指称自己,强调交际双方的关系,从而拉近了双方的心理和情感距离,使得交际能够更顺利地进行。9  继“吓死宝宝了”之后,更多的“宝宝”大军进入人们视野。如:  (4)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5)你欺负宝宝。  (6)宝宝的心遭受到了万吨伤害。  一般来讲,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主体是年龄介于10-39岁之间的学生和初入职场的上班族群体。[2]从交际对象来看,“宝宝”多用于

6、年轻人之间,女性居多。但随着流行范围的扩大,此称谓不再受性别、年龄、群体的限制,甚至被称作“万能接梗王”。比如著名媒体人刘同就在微博上表明:“现在无论别人跟我说一句怎样的话,我就只想回他一句――吓死宝宝了。”从句法结构来看,“宝宝”可用作主语(如例(4))、宾语(如例(5))和定语(如例(6))等多种句子成分,用法灵活。从句式来看,最常用的有以下框架:  A.宝宝V了:宝宝伤心了。  B.V宝宝了:吓死宝宝了。  C.宝宝V1,但宝宝不V2:宝宝委屈,但宝宝不说。  D.宝宝的内心XX:宝宝的内心是懵的。  E.

7、本宝宝XX:本宝宝来了。  有这些语言框架,说话者只要填入符合语境和心境的词汇,就能表达出特定的语义,使得语言新颖,交际灵活。另外,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最新的“宝宝体”与之前其他的流行语相融合,派生出更多新颖独特的说法。如:  (7)怪宝宝咯。(“宝宝”+“怪我咯”)9  (8)本宝宝好方。(“宝宝”+“我好方”)  “宝宝体”是网络语言的又一大创造,其用法灵活,进一步丰富了汉语人称指示语的多样性,是当今年轻人彰显个性的一种新的方式。  三、“宝宝”之意  “宝宝”的基本意义是对第一人称指示语的延伸,但蕴含的感情

8、更为丰富和微妙。本文将从语用移情、言语童稚化、社会心理和模因论角度分别阐释“宝宝体”的蕴含之意。  (一)从语用移情角度  “移情”最早出现于美学研究,审美中的移情指的是在观赏事物时加入个人的感情。而语言学中的移情是一种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充分理解对方的需求。语用移情是为了实现交际双方的情感趋同,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实现预期的交际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