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2279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用生活物品巧做物理小实验的教学点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生活物品巧做物理小实验的教学点滴 摘要:物理小实验具有简便灵巧的特点,课堂教学往往因小实验的点缀而变得更加生动、具体。用生活中的小物品做一些物理实验,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巧妙创设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欲望,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小物品小实验探索 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麦克斯韦也说过:“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制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人们用细心
2、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利用身边的小物品制作实验器材,是低成本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生活中的小物品可以改进物理教学实验,一方面,可以直观地展现抽象的物理概念;另一方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从事物理教学多年,积累了一些用生活小物品改进的物理小实验,探讨了利用小物品巧做物理小实验如何融入物理教学课堂。 一、探究浮沉条件 在讲解“物体的浮与沉”6的内容时,如果只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来推导出物体上浮、下沉、
3、漂浮,悬浮的条件,课堂会显得枯燥,为了让学生不仅能从理论上分析得出浮沉条件,而且能用实验探究出浮沉条件,参照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我选用了一个透明饮料瓶和一个更小的塑料瓶(能放入汽水瓶,如装药膏的小瓶子),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演示前准备事项:将汽水瓶装上水(不可过满);将小塑料瓶的底部用缝衣针扎一个小眼,并装入适量水,调节汽水瓶中水量,使小塑料瓶在水中能竖直漂浮并大部分体积浸没在水中,然后将汽水瓶瓶盖盖紧。 实验演示过程及意图: (1)小瓶处于漂浮状态,收到的浮力等于重力(这一过程相当于潜水艇上浮在海面)。 (2)当用力慢慢挤压大
4、瓶时,由于瓶子密封,汽水瓶中的一部分水会在压力作用下被挤进小瓶,小瓶重力增加,大于浮力,开始下沉(这一过程相当于潜水艇的水箱进水,其重力大于浮力,潜水艇实行下潜过程)。 (3)当手指松开时,汽水瓶内压力减小,小瓶内压力大于小瓶外,小瓶内的一部分水又会被挤出,小瓶重力减少,小于浮力,小瓶上浮(这一过程相当于潜水艇水箱中排水,使其重力小于浮力,潜水艇实行上浮过程)。6 教师在示范实验后,可以给学生播放潜水艇工作原理的视频短片,使其更加清楚浮沉实验的过程。教师手指对汽水瓶压力大小的控制,可使小瓶的重力发生变化,使小瓶在水中处于不同的状态:
5、漂浮、下沉、悬浮、上浮,即潜水艇的工作原理。通过此次演示实验,学生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了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能将物理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二、探索大气压存在 教材中有关“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简单易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教材所给出的实验并不难,如让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但若要其设计教材以外的实验,难度就相当大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探索出发点,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师生一起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相信吗?大气压无处不在,每个人拇指甲
6、大小的面积上,就可承受十牛左右的压力!”有的同学说:“怎么可能,这样的话我们不早就被大气压扁了!”这种质疑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我为学生做了以下两个小实验,共同探索大气压是否真的存在。 实验1:易拉罐被压瘪了 课前实验器材准备:废弃空易拉罐一个、铁架台一个、酒精灯一盏、橡皮泥一团。 实验演示过程及意图: (1)将空易拉罐放在铁架台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下面,点燃酒精灯(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通过加热易拉罐,罐内与罐外会产生不同的压强,罐内的空气会逐渐变少)。 (2)加热易拉罐五分钟左右,再将橡皮泥塞在易拉罐罐口,会看到易拉罐迅速被
7、压扁(持续一段时间后,罐内与罐外不同压力,通过堵住罐口,形成罐内外不流通,罐外的大气压直接压瘪易拉罐)。 实验2:彩色喷泉6 课前实验器材准备:透明玻璃瓶(或装白醋的瓶子)一个、带有吸管的活塞一个、水槽装一些带红色的水(没有颜色的水不便观察,用红墨水将水染红,易于观察)、一壶开水。 实验演示过程及意图: (1)在玻璃瓶中装很热的水,再将热水全部倒掉(让学生认识这是一个及其普通瓶子)。 (2)迅速将带有吸管的活塞塞住玻璃瓶瓶口,再将玻璃瓶倒过来,使吸管插入装了水的水槽中,会看到瓶中有红色的水往上喷,形成漂亮的喷泉(这一过程的目的
8、是在热瓶内大气压强较小后,受外面压力影响,迅速向红色水槽吸水,在瓶内观察到喷泉状态)。 以上两个实验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也意识到大气压的“威力”之大,实验效果比教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