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ID:31451009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_第1页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_第2页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_第3页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平等观追求的是彻底的、全面的、全人类的解放,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国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呈现的不平等、不和谐的现象直接相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对平等的全方位追求。本文以此为视角,分析和谐社会视角下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平等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对平等的全方位追求。但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不平等、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还是会不同程度的显现,这些状况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初衷是不符,也是与建设和谐社会相悖。要想实现社会和谐,就需要以

2、马克思平等观为指引,彻底铲除社会发展中的不平等、不协调现象和根源。  一、马克思平等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平等,第一次把平等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他们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平等的虚伪性,全面表达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4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平等观是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平等观,是共产主义平等理想。马克思平等观追求的是彻底的、全面的、全人类的解放,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

3、曾说,“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不是自古以来就作为真理存在的。平等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环境,人们对平等会有不同的理解。要想实现平等,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会带来更多的事实上的平等,这同样适用于当代中国。平等问题在经济学领域涉及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经济利益公平分配的问题,公平的分配问题能够使人们的权利得到恰当的对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交换平等,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在马克思眼中认为是一种形式平等的体现。平等的分配关系与上层建筑层面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包含

4、着法律、经济、政治三方面的公平,这三方面的平等相互依存也相互联系,法律平等是准绳、经济平等是基础、而政治平等是体现。  二、平等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即出现了带有强烈平等色彩的思想。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主张"均无贫”。道家老子主张"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庄子?秋水》篇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发起了猛烈进攻。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一直在努力营造公平的社

5、会环境,努力推动民主平等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要义之一,培育公民的平等意识,是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平等是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立足平等的基本理念和平等规则,才能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美满。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人人拥有平等人格的社会。在和谐社会中,全体人民相互尊重、平等友

6、爱、和谐共处。而要追求公平正义、诚信友爱,首先要求公民培育平等意识,合理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在科学平等意识的引导下,平等待人,和谐共处,共同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三、现阶段实现我国社会公正平等的主要途径4  在我国当前阶段,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全社会都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现阶段构建公正平等的和谐社会需要加强法律监督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以实现社会平等、经济平等、政治平等,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完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必须依靠完整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

7、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守法用法意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共财政制度是公平和正义执政哲学主要体现。改革和完善财政交付和使用的系统,把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即教育、医疗、就业和安全业务,加强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人民受益。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