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

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

ID:3144889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_第1页
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_第2页
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_第3页
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_第4页
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风雨”意象的三重境界  “风雨”是诗词高频使用的意象,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瓦店雨作》中感慨:“诗人长怨没诗材,天遣斜风细雨来。领了诗材还又怨,问天风雨几时开?”明代的李西涯在《麓堂诗话》中评说:“风雨字最入诗。”可见“风雨”意象在诗词创作中的受欢迎程度。  朱光潜曾言:“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的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由此可见,“风雨”意象在诗词中,其艺术内涵的表达也因人因时而境界不一。也正因有了这些差异,才构成了“风雨”意蕴的精彩纷呈。“风雨”内蕴境界大致可分为三重。  一、风

2、雨之写实境界  “风雨”意象作为一种自然景象,在诗词创作者眼中,是一种最直观的展现。  1.悠游闲适之斜风细雨  “风雨”摄入创作者纤细敏感的心灵,首先会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调动主体的感官与情绪,让创作主体于细微之中发现自然的风雨之美。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直观细致地描绘了鱼之欢欣和燕之轻盈。春风微拂,细雨如丝,烂漫和暖的天地间只见鱼跃、只见燕掠,自然流露出诗人陶醉于风雨中的春景,描绘出和谐、自然、清雅的生活画面。这里的“风”“雨”皆为写实之作。5  所见之外,亦有所闻。陆游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小楼微雨,彻夜聆听,是诗意的;春雨红杏,深巷卖花

3、,又是浪漫的。杜甫亦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其中所谓“润物”之微风春雨,让人从细微的听觉与触觉中感受到春天的“风”“雨”之细密柔润。  “风雨”的魅力,主要在“风雨”于天地之间所构造的客观自然之大背景给予了创作主体多维立体的冲击。创作者从直接的感官上细致地感受描摹,“斜风细雨”便自然生出一种悠然闲逸、润物无声的诗意。  2.无情摧折之骤雨疏风  自然的风雨除温柔和婉的春风细雨,也不乏摧折破毁的狂风骤雨,以及冷意萧萧的秋风秋雨。抒情者借“风雨”景象更多地引发出对风雨摧残之后的场景想象,让人伤花之凋零,惜春之逝去,感人之悲愁。其中,李清照的《如梦令》令人记忆犹新:  昨

4、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一夜,词人倾听不绝于耳的风声雨声,醒后便急于知道:园内海棠是否美丽依旧?而侍女却漫不经心,说海棠花还是以前那个样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透露女主人对侍女面对被风雨摧折的海棠却无动于衷的一种责怪,更表现出女主人的无可奈何与无限惋惜,对美好事物凋零残败的悲伤。此处的情境意绪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中的感慨,“雨横风狂三月暮”(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描摹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写风雨后引发的惜春伤春之感。只不过李词更尽婉曲,在微妙的情绪波折中暗射出女主人内心的风雨。5  诗词之中对秋风秋雨

5、的感怀甚多,不只是因风雨本身对自然物的破坏性,更在于这份破坏之中更增了一丝秋冷,在残破之外更添了一点秋愁。一句“秋风秋雨愁煞人”便很巧妙地连接了二者的微妙关系。秋风秋雨,不重在写风雨外化之景,而在展现诗人内心的冷落与萧瑟、落寞与愁怨。客观“写实”已渐渐消隐,“风雨”实已进入第二境界――“传神”。  二、风雨之传神境界  所谓“传神”,即客观物象皆具生命和精神的表现,打上了创作主体个性化的烙印。“风雨”背后不是风雨,而是其所隐喻象征的人生坎坷或国家飘零之象。  1.人生悲愁之“风雨”  借“风雨”可抒发境遇之悲凉。李商隐《风雨》诗中“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一句,反映了苦者自苦

6、、乐者自乐的人生状态,含有激愤不平之情。这首诗中的风雨形象是通过黄叶的形象反观的:枯黄脆弱的叶子,在枝头颤抖,四处飘零。秋风秋雨,尽显悲凉;黄叶摇落,凋零凄怆。这儿的“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凄风苦雨,也指诗人在政治斗争中无枝可依、尴尬悲凉的处境。  “风雨”可尽言人生之悲怆。辛弃疾的“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本想剑指三秦,平戎万里,但却不受重用,无所作为,内心更显风雨悲凉。  2.家国动荡之“风雨”  “风雨”5被沉浸在创作主体的心理层面反复酝酿,因而能折射出主体内心微观的情感体验,亦可投射到创作主体身外的宏观世界之中,去描绘所生存的那个时空的混乱动荡。  唐人元缜曾

7、借“风雨”描绘残酷的政治斗争:“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末句既实写了凄风苦雨,又折射出当时朝廷内部斗争的险恶,在客观“风雨”意象中增添了个体化的象征意蕴。陆游之“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亦由眼前的“风吹雨”联想到了国家正如风雨中的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又由“风雨大作”之声想到了战马嘶鸣、金戈铮铮之声。诗人心忧国难而夜不能寐,也正因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之中,忽听得奔腾而澎湃的风雨,便引出金戈铁马奔驰而来的想象。至此,诗人的热切的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