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

ID:31447293

大小:11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0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_第1页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_第2页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_第3页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_第4页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题串,走向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  语文课该如何教,或许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我的观点是,多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用成串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前行。前三篇文章中探究的身份、细节和关键词等三大抓手,如果不将其设计成有价值的问题,不能让这些问题形成有效的问题串,那么再好的抓手,也拉不动思维淤塞的课堂。好的问题,是开启思维闸门、清除思维淤塞的最理想工具。  好的问题从哪里来呢?课堂上的临时生成固然重要,教师在备课中的精心预设也必不可少。此外,来自学生预习中的思考,更不可缺位。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告别“少慢差费”,走进“多快好省”,就必须始终关注来自这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课程目标的

2、引领下,合理有序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性地探究,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养成、情感的陶冶和思想的磨砺,才能落到实处。  一、问题,来自学生的预习感知  任何时候,学生的预习感知,都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学生的预习感知,总是可以区分为“已经读懂”和“未能读懂”两种类型。其中,已经读懂的内容,就文学类文本而言,往往指向作品“写了什么”这一层面。比如,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塑造了一些什么样的形象,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等等。未能读懂的内容,则多存在于“为什么写”与“怎么样写”这两个层面。当然,就算是在学生们认为“已经读懂”12的内容中,如果教师稍

3、微作一些追问,也会有一些学生,无法从更深的层面进行思考和回答。  对于多数学生“已经读懂”的“写了什么”这一内容,课堂教学中,无需重点关注。除非该内容中确有能够拉动整节课的重要信息。多数学生“未能读懂”的各种问题,才是文本学习的要点所在。  在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执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发现,四星级重点中学和二星级农村中学的学生自习该文本时,“已经读懂”的问题和“未能读懂”的问题,并无多少差异。学生们不明白的问题,始终集中于下述四点:  1.伽西莫多在遭受鞭刑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侮辱他,谩骂他?  2.爱斯梅拉达明明是被伽西莫多劫持的,为什么还以德报怨,送水给他

4、喝?  3.群众为什么会突然间转变了态度?  4.题目与情节不符,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这四个问题,着眼点都在于“为什么写”。第一个问题,指向环境描写;第二个问题,指向人物性格塑造;第三个问题,指向情节设计;第四个问题,指向主题意义的表达。四种指向,恰恰涵盖了小说阅读中最需关注的四大要素。  四个问题,当然都需要探究。只是,如果完全依照这四个问题来安排课堂活动流程,则文本鉴赏难免异化为问题解答,有肢解文本的嫌疑。对此,便需要教师开动脑筋,将这四个问题,巧妙整合为一个富有思维梯度的问题串,用以带动文本的整体阅读与感悟。  实际教学中,我用这样一个问题串,串联起这四方面的问

5、题:12  1.作为主角,伽西莫多的情感与性格,在课文中是否存在着变化?  2.雨果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性格与情感变化?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3.伽西莫多的情感与性格变化合理吗?  4.围观者的情感变化合理吗?导致其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雨果为什么要让围观者在最后发出“好极了”的欢呼?如果是鲁迅先生写这样的故事,会设计这样的结局吗?  6.如果将爱斯梅拉达的身份置换为一名当地少女,是否可以?  7.这篇课文的题目,有四种不同的翻译,你认为哪一种最好?  我的问题串中,增加了伽西莫多这一主角的三个问题。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在学生们认为已经读懂的内容中,挖掘出他们其

6、实没有深思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其实是理解他们未能解决的那四个问题的基础。另外,即使是落实学生预习中的难题,我也对问题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和前后相邻的问题更好地衔接起来。  此种建立在学生预习感知基础上的问题串,解决的,正是学生学习中感到困惑的内容,自然也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利用这样的问题串,课堂便不但拥有了足够的“温度”,也有了思维的“深度”,而且,整节课还能体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艺术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来自学生预习中的各种问题,有些并不具备教学价值。毕竟,学生的阅读积淀不同,认知经验不同,形成的阅读困惑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难点问题,对多数学生

7、而言,可能已经理解。有些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则需要留待以后的学习实践予以解决。这一点,下一篇文章将集中探究。12  二、问题,来自教师的精心预设  相对于学生的感性认知经验,教师在备课中精心预设的各种问题,应具备足够的教学理性。任何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实践时,都需要从课程出发,从教学理性出发,精心创设课堂活动的问题情境,用问题串串联起课堂的所有活动。  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所有的问题均应该指向思维的开启。语文教师必须明白,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绝不只是为了知道某位作者写了某个故事、某位诗人抒发了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