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633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诗意的栖居――感受诗歌中的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诗意的栖居――感受诗歌中的美 摘要: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在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蕴含着生命的哲思和智慧。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选择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语文教师要利用这些作品,让学生学会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诗歌;美;语言;意象;意境 “诗歌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对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理解得到赏心悦目、颐养性情的审美感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的过程。”因此,语文审美化教学要求在诗歌教学中通过诗歌特有的美学语言对其进行诗性解读,继而完善 人生。 一、鉴赏诗歌语言之美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朱光潜说:“诗比别的类文学谨严,较纯粹,较精微。”诗歌是语言艺
2、术的精髓,在许多古诗词作品中往往因为一字一词的独特运用而使境界顿生,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把握诗歌的语言美。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把握诗歌中的关键词,因为这个关键词往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诗眼。例如在《定风波》中,“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诗眼,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分析作者都从哪些角度表现“归去”“晴”的含义。其次要对关键字加以分析推敲,即通常所说的“炼字”。我们需要炼的字往往是一些动词、形容词、虚词等,这些字的使用常使诗歌达到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让人回味无穷。李泽厚曾说:4“中国诗话词话中经常讲究字句的推敲,一字之差,境界顿异。”例如可提问学生《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
3、,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是否可以换做“惊涛裂岸,乱石崩云,卷起千堆雪”。也可以采用迁移方法,如李清照的《醉花阴》最后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瘦”是诗眼,为什么会“瘦”,可以让学生参照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理解。 二、感悟诗歌意象与意境之美 意象与意境是理解诗歌的关键切入点,恰当的理解与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是解决一切与诗歌相关问题的关键所在。所谓意象,属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换句话说就是指经过主体创作的具有艺术性的客观物象,是主客观的一种融合。 关于意境的概念,最早王昌龄
4、在《诗格》中称诗歌中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简单地说是指诗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交融而形成的诗意空间,诗歌的意境之美是一种整体的艺术之美,它能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身处其中会让读者产生一种心灵的释放,从而得到美的享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因此,把握诗歌的意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途径。4 由于受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一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情感和象征意义被固定下来
5、,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诗篇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诗歌的意象是诗歌创作的核心,也是它的本质特征。可以这样说,没有意象也就没有诗歌,因此诗歌教学必须建立在对意象解读的基础上,有了意象的组合学生才会体会到诗歌的意境,继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诗歌的主旨和情感的表达。 在读到柳永的《雨霖铃》时,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柳树、晓风残月这些充满愁绪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激发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其中浓重的离愁别绪。同样是离别的题材,《再别康桥》虽然抒发的是对康桥的留恋、不舍,但是所形成的意境却与前者大大不同,云彩、金柳、夕阳、青荇、彩虹、星辉斑斓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是静谧清幽的意境,从中也可以分
6、析出作者飘逸、缠绵而又富有灵性的人格魅力,而这又都源于其一生对爱、美、自由的追求。同一个意象的解读往往也可以是丰富的,在《琵琶行》中“月”就有了多元化的表现,诗歌中出现了多次月的意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在听曲之前,诗人经历宦海沉浮,心情低落,此时月色营造的是一片凄凉愁苦的意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用自己高超的琴艺,融进自己半坐生活的深刻感受,弹出了一曲叩问生活、质问生命的悲凉之曲。一个“白”字,突出了月色的明亮,江水的平静,夜色的静谧,更表达了诗人心境的空白、迷惘;“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这一句则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琵琶女年华流逝
7、,青春不再,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情;“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一个“寒”字,写出夜之深,江面景色之冷,更写出琵琶女心境之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4,这是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之后,这样的美景其实衬托的是作者的哀叹之情,为作者借酒浇愁提供了一个背景。这首诗中可以说作者将“月”的意象发挥到极致,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和发展。 综上,诗歌的美意蕴无穷,读诗、品诗不仅是为了应试,更可以指导人生,所以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