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5710
大小:10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0
《论董必武与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董必武与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摘要:董必武等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实践活动和大别山精神是息息相关的。董必武不仅是大别山精神的缔造者、培育者,也是大别山精神的实践者、传播者。学习董必武,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大别山乃至全国实现“十三五”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董必武;大别山精神;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641;K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069-03 董必武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大别山精神与董必武这个伟人的名字不可分离。董必武出生在大别山,早年致力于革命事业也
2、在大别山。大别山精神囊括1920年初武汉中学创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中国共产党和老百姓一起为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形成的“朴诚勇毅、一心向党、艰苦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这个红色精神融汇了马列真理、融汇了人间正气、汇融了民族精神、汇融了亿万民心,成为了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成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1]大别山精神是革命老区高尚民族精神和纯朴乡土文化在革命斗争中的思想升华。大别山精神不仅是老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财富。9 一、董
3、必武是大别山精神的缔造者、培育者 大别山精神是以董必武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大别山地区共同缔造的,但董必武起着主导作用,董必武是大别山精神的缔造者、培育者。 “朴诚勇毅”是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容。董必武通过革命精神陶冶学生,将这4个字作为武汉中学的校训。1966年4月4日,1965年重建的武汉中学得到董必武题字。董必武在接待武汉中学师生时回忆起当年建立武汉中学历程,赞扬武汉中学师生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武汉中学过去的校训是朴、诚、勇、毅。朴就是朴素,也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要有恒心、毅力,能够坚持。现在我又加‘干革命’三个字,即‘朴诚勇毅干革命’,作
4、为新校训,送给武汉中学。”[2]董必武不但用“朴诚勇毅干革命”勉励学生,而且作为自身修身处世的原则;不但表现在董必武等人在创建武汉中学的始末,而且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这所学校果然办成了培育新型革命人才的摇篮,实际上也是武汉创办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摇篮之一,其中不少学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员、青年团员。”[3]以“朴诚勇毅干革命”为校训的武汉中学是培育新型革命人才的后方基地。学生刚踏出武汉中学就投入到革命事业中,鄂东地区爆发的“黄麻起义”,武汉中学毕业生成为革命的领导骨干,如潘忠汝、王志仁等,甚至往后发生的武昌起义、广东海陆丰起义中,他们均参与这些起义
5、。曾经有学者对董必武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认为“‘朴诚勇毅’既是董必武人格品格的概括,更是他教育思想的灵魂”9[4]。通过教育,武汉中学学生接受革命思想,信仰马克思主义。董必武、陈潭秋等将武汉中学等校作为后备人才基地,从学生中发展革命积极分子,吸收王秀松、邓中赤等为共产员和共青团员,而且建立各区域党工作组。 “一心向党”是大别山精神的支柱。“一心向党”展现大别山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敬爱和拥护。“一心向党”要求我们要拥有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终身。“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童谣传遍大街小巷,生
6、动传唱出大别山人民对于革命的热情。大别山人民汇聚到党旗下,就是“一心向党”生动写照。正如1975年4月7日,叶剑英在董必武同志追悼大会上缅怀:“董必武同志六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董必武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不愧为无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家。”[5]大别山精神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以董必武为典范的大别山人民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勇于追求真理,对党忠诚。大别山老百姓深信,能最终解放大别山的只有社会主义,能让他们完全获得新生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在中华大地上光荣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管中国革命到了何等艰辛的处境,大别山百姓矢志
7、不渝的汇集在中国共产党伟大旗帜下,坚定信仰和奋斗理想就是“一心向党”。 “艰苦奋斗”9是大别山精神的品质。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本色。革命斗争生活异常艰难,唯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才能在艰难险阻中取得胜利。大别山区本来就落后,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与经济封锁,使大别山人民的生存环境十分困苦。大别山人民艰苦奋斗,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乐观心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度过了难关。董必武在创办武汉中学的过程中,在当时“为了克服学校经费上的困难,董必武带头不支薪,其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