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40429
大小:1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0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长效机制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长效机制探究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本是“舶来品”,最初在中国高校的认同与发展很快。近年来,本科生导师制呈现出“水土不服”的迹象。为解决制约本科生导师制发展之“瓶颈”,必须落实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培训机制,通过制定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察导师之德,评导师之才,辅以培训,持证上岗;必须创新本科生与导师互选联动机制,通过学生、班主任以及辅导员之间联合“作战”,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做到相互知根知底;必须健全本科生导师制的考评激励机制,实施“双主体”考核机制,既考核导师,又考核学生,对优
2、秀的导师进行奖励。如此,方可构建本科生导师制的长效机制,并有效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本科生导师制;遴选培训机制;互选机制;考评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5-0033-05 收稿日期:2016-03-06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教改项目“借鉴传统书院模式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2014064)。 作者简介:陈力祥(1974-),湖南邵东人,哲学博士,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
3、师,主要从事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研究。10 本科生导师制是从英国而来的“舶来品”。最初我国大陆各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高校对本科生导师制由当初的趋之若鹜到逐渐冷落,原因在于本科生导师制的遴选与培训、激励与考评、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选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机制,这导致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虽有导师之名,却不行导师之实。为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必须落实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培训机制,创新本科生与导师之间的互选机制,健全本科生导师的激励考评机制。惟其如此,才能构筑实践本科生导师制的
4、长效机制。 一、建立本科生导师的遴选与培训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顺利推行并取得实际效果,关键要有德才兼备的导师。目前大部分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踟蹰不前,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一套良好的本科生导师的遴选机制和办法,没有形成一支综合素养良好的导师队伍。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之长效机制,首要的是落实导师的遴选与培训机制。 对于本科生导师的遴选,高校应制定一些基本的选拔条件,包括对导师的学历、职称、年龄、工作经历等提出基本要求,让符合条件的老师通过提交个人申请,递交相关材料,并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资格审核。而对
5、于具备导师基本资格的老师,高校应进一步从“德”、“才”两方面制定一些可量化的遴选本科生导师的具体办法和标准。因为“作为本科生导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品德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科研能力,注重为人师表,并有能力将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1],此乃遴选导师之标准。我们可以采取传统的百分制的评分办法,将“德”、“才”10各占50分的比重来设计导师遴选评分办法与标准。 首先,从“德”的方面来说,遴选导师必须先观其德,只有有德之师,才有可能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如若导师道德败坏,则他指导学生不用
6、心,甚至有可能使其指导的学生偏离道德轨道,培养出无德之人。“德”主要考察老师是否热爱教育事业;能否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否廉洁奉公,对学生一视同仁等。 对老师“德”方面的考评可通过领导(10分)、同行(15分)、学生(15分)三方面人员评分的方式来进行。评分全部通过网络进行,领导、同行和学生评分满分为40分。在此基础上,如果老师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优秀教师或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可加分。比如,老师每获得一次校级荣誉称号的加3分,获得省级荣誉称号的加5分,获得国
7、家级荣誉称号的加10分,加分以10分为上限。 其次,从“才”的方面来说,导师的遴选还须选导师之才,唯有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都非常优秀的老师,才能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优秀经验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指导学生快速成长成才。老师的“才”主要通过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评分来衡量,其中教学科研各占25分。教学方面主要看老师的年平均课时数、教学评价分数、教学获奖情况等;科研方面主要看老师发表的文章、主持的课题、出版的专著或获得的发明专利。具体评分办法及标准如表1、表2。 按照上述标准,我们可以对申请担任本科
8、生导师的老师从“德”和“才”两方面进行评分,将两方面的分数相加,按照分数高低遴选出符合条件的导师。10 导师遴选出来后,我们还必须对导师进行培训,经过培训合格后的导师方能上岗。培训的内容包括思想理念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方面。“培训不仅仅是在导师制具体操作层面的学习,而更多的是教育教学理念的交流与提高,让导师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性,督促教师重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2]培训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除专家报告外,还可邀请优秀导师分享经验、制定议题让老师们围绕导师制互相探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