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

ID:31439967

大小:129.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1-10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_第1页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_第2页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_第3页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_第4页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教育伦理生活  摘要:教育生活中普遍化的排斥使被排斥者遭受歧视、羞辱和孤独等痛苦体验的同时,也使教育生活丧失了自身的道德属性。教育排斥不仅破坏了教育伦理生活的形式性规范,同时也使教育生活远离好生活的实质性目标。在解构排斥型的教育伦理生活的道路上,形式伦理学企图通过规范重建来恢复教育伦理秩序;而实质伦理学则通过对善的生活目的的追求重构教育伦理生活。然而,教育伦理生活既要求形式性的伦理规范,但也需要实质性的生活目标的引导。承认伦理学作为教育排斥的解构方案,介于形式伦理和实质伦理之间,它在权利与善、先验与经验、同一与差异之间寻求平衡,兼顾了教育伦理生活的形式性要求和实质性目标。 

2、 关键词:教育排斥;教育伦理生活;形式伦理;实质伦理;承认伦理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6)02-0018-07  在日常生活中“排斥”并不是一陌生的概念,我们或多或少都怀有对其常识性的理解,因此也能够依据日常的用法对“排斥是什么”这一问题做出直观的解答。相较于排斥的各种日常用法,“教育排斥”21似乎并没有被过多地提及,因此对其内涵也就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更多情况下,人们要么根据对排斥的日常用法而对其形成一种较为直观的理解,要么依据社会排斥的已有分析而倾向于使人联想到社会中弱势群体因为不公正的制度设计、贫穷、文化身份等原因而获得极为不平等的受教育权

3、利和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从而也就将教育排斥视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而试图通过宏观社会结构和制度的改善来寻求排斥的消解方案。而那些在微观教育生活中种种难以形容的和尚未表达的排斥现象,要么只是获得了有限的研究,要么依然处于被遗忘的状态。而事实上,教育共同体(尤其是班级共同体)内部排斥现象是普遍的,尽管它不会造成入学机会上的不公正待遇,但却对受教育个体和公共的教育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化解由排斥所造成的道德危害?本文将在对形式伦理和实质伦理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只有介于形式与实质之间的承认伦理学才能作为去除排斥的合理方案,消解教育排斥的道德后果,并在对好生活的追求过程中引领我们过上一

4、种良善的、有尊严的教育生活。  一、共同体内部的教育排斥21  当自我意识到由于他人的或外部的因素而不能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或不能充分参与教育生活时,教育排斥便产生了。教育排斥既表达着主体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具有可感受性和主观性;也表达着日常教育生活中的一个基本的经验事实,因此是经验的和客观的。客观性使教育排斥成为可认识的,因此具有知识论的特征,主观性总是因消极情感的参与而造成对被排斥者的道德伤害,因此又具有伦理意蕴。当前教育中排斥现象是普遍的,既有社会层面的机会排斥,也有存在于教育共同体内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排斥。社会层面的教育排斥主要源于社会制度安排公正性缺失,如农民工子女的城市入学问题,高校

5、录取指标的省际差异问题等。教育共同体内部的教育排斥更为微观,也更为隐蔽,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被排斥者要么因为学习成绩而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蔑视,要么因为身体的虚弱或性格上的懦弱而遭人欺凌,要么因为家庭的贫困或父母的身份而遭人嘲笑,要么因为父母的原因(如父母服刑或离异)而承受孤独,要么因为身体或心理的疾病而被视为另类(如因多动症、自闭症等),要么因长相、皮肤而遭人讥讽,要么因身体残疾而被人另眼相看。21  被排斥的体验总是痛苦的,或者被人轻视,或者被孤立,或者被当众羞辱,等等,然而在教育生活中排斥似乎无处不在,有太多的人在自己的教育经历中遭受过这样或那样的排斥。不过总体来说,可以依据被排斥的群体类

6、型而粗略地将他们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群体。首先,表现为针对残障儿童的教育排斥。随着我国随班就读计划的实施,部分具有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儿童得以回归普通教育,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这对于特殊儿童的社会化毫无疑问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特殊儿童的融入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们虽然在空间上进入了主流群体,但却在公共教育生活中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遭受歧视性的对待。其次,当前教育中的评价制度基本上还是以成绩为主导,因此便不可避免地对学生成绩进行优良排序,那些经常处于等级链底端的学生则往往成为被忽视的对象,不仅被教师忽视,甚至也遭到来自其他学生群体的蔑视,而面对这种被排斥和边缘化的状况,他们通常表现

7、出无能为力。最后,表现为针对特殊身份群体的学生,之所以说身份特殊是相对于主流群体而言的,包括各种不同的类型,如城市学校中的农民工子女的融入问题,父母离异的学生、服刑人员的子女以及自身或父母有不良嗜好的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还包括民族地区中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学校中出现的对汉民的排斥现象等。这些群体一方面遭受来自他者的歧视和交往的单方面强行中断,另一方面也因为自身的身份而表现出极度的不自信,不断地进行着自我逃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