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ID:31434773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_第1页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_第2页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_第3页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_第4页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技术  摘要果桑白果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给果桑生长带来毁灭性的一种病害,该病严重制约着果桑产量和品质,直接影响了桑农种植的经济效益。从果桑白果病的种类以及病原学出发,分析果桑白果病的发病规律,总结果桑白果病的发病原因以及其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广大的果桑种植户提供理论指导,进而促进养桑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果桑白果病;发生原因;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1-0171-02  中国是最早开始栽桑养蚕的国家之

2、一,栽桑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桑叶养蚕。桑葚又名桑果、桑实、桑枣等,是桑树结的果实,里面含有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丰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1]。近年来,果桑产业的发展迅速,与其相关的桑葚食品以及保健品的加工技术和生产工艺等形成一种新型的分支产业。7  目前,对果桑产量和品种影响最大病害是白果病,该病害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果桑上的病害。其病原菌菌核生出子囊盘,子囊盘产分生孢子,随风传播,感染桑果,导致桑果果肉呈现乳白色或灰白色、有臭味,失去了其生产应用价值[2]。整个病果质地坚硬,

3、不轻易从桑枝上掉落,但一旦掉落,就会有一部分融入泥土,一部分存在地面,来年随着桑树发芽时再次成为侵染源。果桑白果病主要发生在安徽、上海、重庆、福建等果桑种植区,发病率高达30%~90%,一旦发病很难治愈,给果桑产业带来致命性的危害,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防止此病的发生[3]。本文从果桑白果病的种类、病原、发病规律等出发,分析此病的发生原因,针对桑果白果病的发病原因,总结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有效地防控果桑白果病,促进果桑产业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  1种类及病原菌  目前关于果桑白果病研究报道的病原真菌

4、有4种,目前该病常见的病原主要有桑实杯盘菌、肉阜状杯盘菌、桑椹核地杖菌3种,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的白果病。  1.1桑葚肥大性菌核病  桑葚肥大性菌核病又名肿果病,其病原菌为桑实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杯盘菌属。发病时,桑葚由紫红色变成白色或灰白色,花被显著增大,落地后部分花被成黑色菌核。菌核大小不一,呈瘤状突起,表面有长有子囊盘,子囊盘呈碗形或漏斗形。病原菌菌丝侵蚀子房,形成分生孢子梗,呈葡萄形。  1.2桑椹小粒性菌核病  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又名爆米花病,其病原菌为肉阜状杯盘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科杯

5、盘菌属。发病时,桑椹由紫红色变成灰白色,症状类似肿果病,但是只有患病的小果出现膨大症状。病小果花被肥厚、膨大,子房产生黑色菌核,呈圆形小块,表面平。菌核能够生出子囊盘,呈碗形。  1.3桑椹缩小型菌核病7  其病原菌为桑椹核地杖菌,属蜡钉菌目地舌菌科核地杖菌属。发病时,桑椹由紫红色变成灰白色,整体缩小,质地变坚硬,花被外生细微皱缩,并散生微细褐色斑点。病椹落地后,形成黑色菌核,质地坚硬。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子囊呈棍棒状。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侵袭桑椹后,在桑椹内发育形成黑色菌核。病椹落地后,菌核埋入地下

6、,在土壤中越冬。来年春天菌核产生的子囊盘伸出地面,发育产生子囊。每个子囊内含有多个子囊孢子,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出来,借助风力,四处飘散。正值桑椹花旗,子囊孢子深入花器,感染花被,以致发生白果病。在桑椹的生长期内,分生孢子可多次侵染桑椹,于桑椹成熟期出现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地清除发病的果实,会导致来年的大发病,且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均能感染病原菌。  3发病原因  3.1温湿度  温湿度与果桑白果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温度高、土壤潮湿时,果桑白果病的发病率较高。春季温暖,降雨量多,土壤潮湿,土壤中的菌核容

7、易抽生子囊、分生孢子,容易发生果桑白果病。若桑园的通风性差,积水较多,发生白果病的几率更大。如果在花果期遇到阴雨或高温多湿的天气,极可能导致果桑白果病的大发生。  3.2栽植密度  桑树栽植密度影响着桑树的生长环境。目前桑树栽植的密度多在7496株/hm2以上,行距较小,桑树苗多为低干树,株与株之间密度较大,通风透光性差,湿度高,发病率较高[4]。7  3.3土地耕耘  一般新栽植的桑树几年内几乎不发生果桑白果病,但是如果发病一次后,不注意防治,落在地上的菌核会不断生长,有效菌核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果桑白

8、果病的发病率。而菌核的有效量和存活率会随着耕作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因此桑园土壤耕作与桑果白果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  3.4防治时间  一般认为,果桑白果病病原菌只有在桑树开花期能够感染发病。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桑树的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感染病原菌,只不过桑树开花期是桑果白果病的易感期。因此,仅在开花期防治此病是不能防治成功的,防治措施需贯穿整个生育期。  3.5树龄  桑树树龄越大,土壤中积累的病原基数越大,越容易诱发果桑白果病。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