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隐身技术

主流隐身技术

ID:31433702

大小:11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9

主流隐身技术_第1页
主流隐身技术_第2页
主流隐身技术_第3页
主流隐身技术_第4页
主流隐身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主流隐身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主流隐身技术  当前相当热门的“隐身技术”是一种减少被敌方探测概率的技术。越晚被发现则我方行动安全性越高,即使被发现,各种反制措施的成功率也会提高。目前,隐身技术是以美国居领导地位,从F-117到现在的F-22、B-2、F-35,大致是以两大途径达成隐身:首先是以特殊设计的形状,将敌方雷达波反射到远离接收机的方向,其次是以吸波涂料与材料吸收雷达波,甚至采用特殊技术屏蔽天线等。这两大路线也为其他航空强国所采用,作者称之为“传统隐身技术”(虽然对于新颖的隐身技术来说“传统”是个奇怪的描述)。另一方面,俄罗斯于1999年公布了其等离子隐身技术,并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

2、级试验。由于尚未正式采用且仅俄罗斯拥有,故可排除于“传统隐身技术”之列而单独讨论。  隐身技术的分类  隐身技术可以概分为三项:  1)隐身外形:  2)非外形隐身,如吸波材料与天线罩选频技术等,但主要是材料技术:  3)等离子隐身(指产生于机体外的等离子)。12  第一项必须在全新设计的飞机上才能彻底落实,第二项可用于旧战机,第三项理论上可用于旧战机,但考虑到耗电问题,可能要发电能力提升后的旧战机才适合使用。需注意的是,这三大路线并不具有排他性,是可以同时使用的(当然因为有时会冲突所以必须经过一些优化设计)。本文旨在探讨俄罗斯传统隐身技术的发展,其中隐身外形的

3、实现方式详见T-50介绍专文(第4期《航空世界》专题-《“双面”T-50》),等离子隐身技术由于不属传统技术之列,因此另文介绍。  俄罗斯ITPE(理论与应用电磁研究院)所长拉格日科夫(A.NLagarikov)与苏霍伊公司总经理波戈相(M.A.Pogosyan)于2003年共同发表在俄罗斯科学院期刊的《隐身技术的基础与应用问题》一文总览了研究团队在数年期间开发的隐身技术与测试成果,内容涵盖外形设计与材料技术,其中许多技术都已用于苏-35BM上。ITPE于2003年参加英国的一场隐身技术研讨会,发表了类似的内容,当时西方媒体以《苏-35的隐身技术》为标题做了报道

4、,然该报道相对于俄文原报道不仅内容缩水甚多,而且与原文也有出入。本文基于俄文原文报道对ITPE与苏霍伊合作的隐身技术作一总览。该文内容大致包括:复杂外形的RCS(雷达反射截面积)计算技术、座舱盖雷达波反射层技术、吸波材料的加工、天线屏蔽技术等。  复杂外形的RCS计算  隐身科技可以说是以RCS的计算为基础的,拥有RCS的估计能力便有助于设计好的隐身外形,或是为传统战机找出急需进行隐身处理的部位。许多人都知道最早提出飞机RCS计算方法的是苏联科学家,事实上这并非偶然,因为这一切的基础正来自粒子物理上的散射理论,这方面的创始人正好也是苏联物理学家福克(V.A.Fo

5、k),因此苏联早已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然而RCS的计算方法最初因涉及复杂的计算机运算而未被苏联重视,反而被美国发扬光大。不过俄罗斯人大可借助检视大量的“母语”12论文而将这些关于散射截面积的科学研究与RCS的计算联系在一起。此外,现有的商用软件包已经允许计算不起眼的小细节所造成的散射截面积,换言之便可计算复杂外形的RCS。ITPE便以商用软件为基础发展复杂外形的RCS计算方法,在其计算中考虑了反射、边缘绕射、爬行波、腔室内的多次反射等现象。其中在计算飞机大部分面积对小波长的反射现象时,将飞机表面分割成无数的小型反射面,每个反射面对考虑的波长都很大以至于可以不用考虑

6、不同小反射面间的干扰。  相当重要的一步是发展出了进气道RCS的估算法。传统战机的进气道是飞机正面相当大的RCS反射源。其反射现象相当复杂:里面大部分物体尺寸都大于雷达波长故可以考虑为镜射,但这之中又要考虑腔室多次反射以及风扇叶片复杂外形所造成的影响。不过ITPE已解决了上述问题,开发出的计算方法与实际试验结果相当吻合。这意味着不论是为旧战机开发发动机屏蔽还是为新战机设计高度隐身的进气道都已具备理论基础,从T-50的照片便可发现其进气道有着极为复杂的隐身外形。  座舱盖隐身技术12  座舱内的各个部件是相当大的反射源,因此座舱盖要能阻挡雷达波的进入。最简单的方法

7、是在座舱盖材料内添加金属以反射雷达波。另一方面,部分热带客户反应座舱内太热,空调不够给力,为此座舱盖还要能反射红外线。换言之,新的座舱盖必须满足对可见光有绝佳的透光率,但必须反射雷达波与红外线。为了制造出这种座舱盖并让反射层有足够的寿命,ITPE采用了等离子工艺制造出由金属薄膜与聚合物层交替构成的座舱盖:以等离子化学沉积法制作聚合物舱盖主体,以等离子磁控溅镀上金属薄膜,重复上述步骤而制造出多层结构。  目前较新的俄式战机如苏-35BM、米格-35、米格-29K的座舱盖便显得”五彩缤纷”而非过去的全透明,应是因为采用了这种加工技术的结果。此外这些战机的风挡上有成对

8、的金属线或金属条,这些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