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244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以社区互助机制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社区互助机制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研究 【摘要】在老龄化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老年人需要的不仅是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在精神方面有极大的需求。从互联网的概念入手,通过社区家庭一体化将人群紧密联系的方式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从而提出社区互助机制。基于此机制促进老年人和社区人群的交往,研究其解决精神需求的能力及反馈。 【关键词】社区互助老年群体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包括情感需求、文娱需求、人际交往需求、教育需求、政治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通过调查,与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相比,住在社区中心有社会交流感的老年人精神状态和行动能力更好。通过互联网联
2、合社群与老年人进行互动交流,在促进社区一体化的同时解决老年人精神需求。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并建立模型探究老年人精神需求在社区互助机制下的满足程度,并就如何将社区互助模式融入养老行业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老年人精神需求 老年人精神需求,是指人的精神世界中为弱化消极情绪感受,自主转换为充实和尊严而产生的物质需求,较高的精神满足度可以使得老年生活更加美满。几大精神需求中是有一定的层次关系的,从“差序格局”的角度来看,选取最强烈的精神需求――情感需求、娱乐需求和求知认同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1)情感需求:情感需求是老年人最大的“软肋”4,老一辈的人们在年
3、岁渐大之后更是将家庭看作全部的精神寄托(2)娱乐需求:老年人的休闲时间一般都在低层次不断循环。(3)求知认同需求: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年人只能用这些较为单一和传统的方式接受和处理各种社会信息难免会造成各种信息的确实和不完备。 2社区互助机制 2.1社区家庭一体化构成社区互助 社区一直是多数老年人生活和养老的理想场所,将社区和家庭的概念联合起来,通过积极组织社区老年群体活动带动老人之间交流互动,将社区塑造成一个大家庭,实现社区和家庭的一体化。 2.2社区互助机制的应用 (1)老年互助型。在社区中设置老年互助型家庭组,组织几位老人组成家
4、庭,人员的配置参照每位老人的性格和年龄互补。(2)朝夕互助型。朝阳夕阳互助模式更多的嫁接于邻里、亲友之间。 3老年人精神需求满足程度分析 3.1研究模型建立 老年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往往跟社区环境待遇和自身家庭经济与健康状态相关,而在社区内部通过社区互助机制的运用我们发现在互助活动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满意度也和情感生活状况、人际参与状况、闲暇文娱状况的参与程度息息相关,因此构造出老年人精神需求影响评价理论模型,如图1。 在此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假设: (1)社区互助机制对老年人情感生活满足度作用最大; (2)社区互助机制对老年人文娱生活满足
5、度作用最大;4 (3)社区互助机制对老年人求知认同满意度作用最大。 以88位社区老年人为主要样本,通过口头和走访的形式就居住情况、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以及退休前职业进行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整个社区老龄人口偏年轻化,60~70岁占比50%,居住形式以独居和配偶居住较多,占比75%,受教育程度偏高,初中及以上占比51%,健康状况一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老年人对于新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好。选取此小区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据老年人的个人素质与精神需求是否旺盛为前提,相对年轻、健康、文化层次高的老年人在精神需求及活动参与度方面积极度较高,有利于验证实验假设
6、。 3.2研究模型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文娱需求一般与健康状况相关、求知认同需求一般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相关、情感需求与居住形式相关。通过社区互助机制,我们收到一定数据反馈,通过社区互助机制,选取三个方向验证,分别以2014年9-11月份数据和2015年4-6月份数据进行对比,如表一、二、三。 由SPSS计算数据,三份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0.969、0.931,均大于0.8且小于1,认为变量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认为社区关系的和谐改善了老年人情感需求的满意度、社区活动增加了文娱需求满意度、互助课堂参与度增加了自我认可满意度,且社区活动对
7、老年人文娱需求的改进和满意度的提升方向上相关关系最强。 4结语4 是否重视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体现也是国家精神理念进步的标志,建立能够满足老年人在内的整个社区文化的繁荣,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精神保护网和周到的养老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社区、家庭的多元化力量。老年人能在社区互助机制下充分发挥所长,只有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好的提高其生活质量、完善其生命意义,从而促进个人家庭和集体社会的大和谐。 参考文献: [1]程瀛.老年人与数字鸿沟:背景、现状与影响[J].学术沙龙. [2]周绍斌.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及其
8、社会政策意义.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 [3]李倩.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分析.东方企业文化,2011.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