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3053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对园林石景艺术的一点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园林石景艺术的一点认识 摘要:叠石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的一种理念,也是园林设计的基本构思方法之一。通过石材选择、分类、叠石手法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园林石景艺术。 关键词:园林石景;石材;拼叠 1叠石造景在景观造园造景中的意义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以石材造景称之为叠石,叠石造山是景观园林中构成的重要要素之一,婀娜多姿的山石叠置于园林之中,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种风格。石峰轮廓跌宕、参差、变化,姿态玲珑奇特,立之可观,卧之可赏,可使人犹如步入丘壑,神游名山。 在有限的空间内,堆土为山难以塑造高耸、雄奇、变化多端的假山造型,因此,造园者逐渐偏重于叠石为山。如在粉墙前宜聚点湖石或黄石数块,又缀以花
2、草竹木,这样粉墙似纸,石和花木似笔,在不同的光阴之下,形成静中有动的画面。嘉树之下宜点以玲珑湖石或顽石,达到花树数品、松柏苍翠、放怀适情、游心玩思的境界,并以石衬托出树姿的优美。在梅边点石则宜古,松下点石则宜拙,竹旁点石则宜顽或瘦,方能达到园林艺术的效果。 2石材的选择及分类 2.1太湖石4 太湖石,俗称湖石,尤以产于苏州太湖洞庭湖西山一带的太湖石最为有名,其它如江苏宜兴、浙江长兴、安徽巢湖等地亦产类似太湖石的石种,可用几个字形容它的特点:瘦、皱、透、漏。太湖石与其它石种在形态特征上的区别在于其石洞变化明显。太湖石的石洞大体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太湖石的洞多是圆形或近似圆形;二是太湖石的
3、洞能呈通透状,前后相通,大洞中又有小洞;三是漏,即上下贯通;四是成涡状,它不透也不漏。 2.2黄石 黄石属沉积岩中的砂岩,棱角分明,轮廓呈折线,呈现出苍劲古拙、质朴雄浑的外貌特征,有种阳刚之美,与太湖石的阴柔之美,正好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受到造园叠山家的重视。为了表现这两种山体的不同趣味,古代造园叠山家们常将这两种山石用于同园中的不同区域,以示对比,如扬州个园四季假山中夏山为太湖石山,而秋山则为黄石山。 3叠石造景形态分类 3.1孤赏石 孤赏石常选古朴秀丽、形神兼备的湖石、斧劈石、石笋石等置于庭园主要位置中,供人观赏。这些孤赏石除了本身具有瘦、透、漏、皱、丑的观赏价值,又因历年流
4、传,极具人文价值,往往成为园林中的一景。 3.2峭壁石 明计成在《园冶》中“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常用英石、湖石、斧劈石等配以植物、浮雕、流水,于庭院粉墙、宾馆大厅布置,成为一幅少占地方熠熠生辉的山水画。 3.3散点石4 散点石以黄石、湖石、英石、千层石、斧劈石、石笋石、花岗石等,三三二二、三五成群,散置于路旁、林下、山麓、台阶边缘、建筑物角隅,配合地形,植以花木有时成为自然的几凳,有时成为盆栽的底座,有时又成为局部高差、材质变化的过渡,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点缀和提示,这是山石在园林中最为广泛的应用。 3.4驳岸石 驳岸石常用黄石、湖石、千层石,或沿水面,或
5、沿高差变化山麓堆叠,高高低低错落,前前后后变化,起驳岸作用,也作挡土墙,同时使之自然、美观。如武汉市马鞍山森林公园驳岸工程,绵延自然,与湖面、水生植物相映成趣。 3.5石山洞穴 石山洞穴以黄石、湖石、露头石等堆叠成独立或傍土半独立的山石,俗称“石抱土”。一般高3-5m,高者可达数lOm,并常在山脚设计花坛、池塘、水帘、洞壑。 3.6山石瀑布 以园林地形为依据,堆放黄石、湖石、花岗石、千层石,引水由上而下,形成瀑布跌水,这种做法俗称“土包石”,是目前最常见做法。如厦门园博会武汉园知音亭以及汤湖公园高山流水,大气磅礴,水与石的结合,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 4叠石造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将
6、石料拼叠组合,使之由散变整,由小石变成大石,先要求“拼整”的基本方法,再过渡至一般的拼叠造型技法。关键是“石不可杂,纹不可乱”,即要遵循“同质、同色、接形、合纹”44个最基本的拼整原则。因为不同的石种有不同的石性特征,如果将不同石质的石料混在一起,也就违反了自然山川岩石构成的规律,所以,在选用石料时必须要“同质”,即使是同一品种质地的石种,其色泽也相差很大,同样的石种也有偏黑、偏白、偏灰等各种颜色,所以在组合拼叠时也要求保持统一色相。其次,山石外形拼叠组合时,首先要使拼叠形成的面、缝都能达到最密合状态,拼叠面如有凹凸不平处,应以垫刹石为主,万不得已才用锤击打,拼叠面使之吻合,要使拼接山石的拼
7、接面的外形变化大体一致,使接合处的外形能吻合自然,看上去浑然一体,即为接形。而合纹即是山石形的外轮廓、纹是山石表面的纹理脉络及内在窝洞形态,将山石的这些纹理变化按其特点和共性一一相合或对接,或叠接,或拼合。 (责任编辑王曼)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