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27957
大小:63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9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考点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9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纲考情专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导必考加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bcbcc1.已考角度
2、(1)(2016·4月新高考·T1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成就(2)(2016·4月新高考·T14)香港回归、“一国两制”(3)(2016·4月新高考·T12)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4)(2015·10月新高考·T13)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中美关系缓和(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意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意义(3)“一国两制”的内容、意义及实践过
3、程(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及意义、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内容及影响(5)20世纪70年代外交主要成就及原因、意义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6)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表现及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意义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
4、折(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bcd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4)“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bbbc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cb2.外交关系的突破(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2)中美关系正常化(3)中日
5、邦交正常化bbb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b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考点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加试——(c)1.召开:194
6、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2.内容(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2)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内容:筹建新中国(1)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2)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民主
7、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新中国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基
8、石。(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②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