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8538
大小:61.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报告-三下乡活动暖人心(1)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报告-三下乡活动暖人心(1)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习报告合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报告:三下乡活动暖人心(1)为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推动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民情、社情的思考,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本人积极报名参加了经济管理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并荣幸的成为了经管学院赴吉安县永和镇的服务队的一员。本队以科学发展树新风,携手共建新农村为实践主题,赴
2、贫困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发展。精心部署,全面策划为确保我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经管学院党政领导髙度重视,精心部署。院党支副书上官飞老师、院团委书记李淑贤老师作为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对我们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心。6月28日下午5:00,学院召开三下乡出征仪式,仪式上,上官老师和李老师对队员们进行了思想上的指导,并对活动进行了原则上的要求,为我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把此次三下乡活动做好,队员们也作了充分的准备。除了了解当地民风民情外,我们依据全队的大小课题制作了大量调查问卷,针对几个不同的咨询主题搜集了大量且详尽的相关
3、资料,目的是做到实实在在为农村的百姓们服务。另外,我们还针对农民关心的问题制作了精美的宣传单,准备赠送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的了解时事。针对队员的素质问题,经验丰富的队长还对我们进行了理论培训与经验传授,更坚定了我们此行的信心与目标。悉心调研,诚心服务6月30日傍晚,我们到达吉安县横江镇。共青团吉安县委和横江镇政府热情接待了我们一行。在他们的陪同下,我们顺利入住横江镇政府宿舍。由于政府无人常住,房间里面并没有床,但没有任何人抱怨,因为我们明白了,这样的炎炎夏日里,我们必将受到极其深刻的锻炼,我们绝不应该被任何客观条件制约。在接下来的5天里,我们在带队老师孙琳老师和李钊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内容
4、丰富且卓有成效的调研服务活动。1.政策宣传服务上门三下乡活动暖人心20**年7月1日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吉安县横江镇社会实践重点服务队来到了镇上人流量较大的横江影剧院门口,进行政策宣传服务。在团镇委曾书记的帮助下,他们从附近的学校借来了桌椅,摆起了咨询台,为村民们进行起了政策咨询辅导服务。一开始,村民们很好奇,但这好奇很快便被一个个问题所代替。这次政策咨询分为五个主题:环境保护、农村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创业咨询、物质文化遗产。这既是新农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与乡亲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相亲们说,这次咨询像是一场及时雨,让他们长期以来积累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答。一些老人
5、口里说着吉安方言,几位来自外省的同学理解有困难,但却以良好的耐心和态度与老人们交谈着,替他们分忧解难;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远处默默地看着,热心的同学们主动走过去,与他们交谈,询问学习上的困难,为他们分担学业负担。两个小时很快过去,咨询虽然结束了,但服务仍会继续。志愿者的精神将在横江这片土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微凉的夏日里,头戴红帽的志愿者们给乡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热情,这热情温和地温暖着每一位乡民们的心。雨中访古迹历史长留于心7月2日一早,天空便下着倾盆大雨,但这并没有妨碍我们岀行的脚步与决心,一路漫长的颠簸下,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横江镇南窗前唐贤坊村。该村位于吉安县西南10公里处。据史载,
6、南宋嘉定十七年,横江镇滩头村的萧懋爵按以世之贤,莫盛于唐的构思,于江边村东立唐贤坊,并建村称唐贤坊村,命次子萧登分居该村。萧姓在唐贤坊村已繁衍生息了二十八世770多年。走到村前,一座居中屹立的砖木结构的祠堂雄伟气派。祠堂正门之上横挂着萧氏宗祠4个绿底金字匾额。另有一大夫第横匾,则显示萧家乃名门望族。步入祠堂正厅,中堂横匾上刻着敦伦堂3个苍劲而庄重的红底黑字。敦者治理也,伦者五伦也。据萧氏族谱记载,萧氏宗祠始建于宋,毁于元,明代复建,清雍正年间又毁于火,乾隆三十年重建,光绪三十二年扩建。唐贤坊村的萧会计自愿担当起了导游的角色,带我们走访村落。此时,天公作美,由倾盆大雨转而变作了淅沥小雨。此
7、情此景,让我顿觉诗意。雨中的村落,充满了江南的含蓄婉转,仿佛女子般的柔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个人。从庄严肃穆的萧氏宗祠到古色古香的传统民居,雕花的门栏、敞亮的天井、古老的水车,每一样都代表了一段悠长的故事。古村落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了吧,多少年来,它默默地存在着,用自己的身心记录下每一段历史,每一抹光阴,让后人借以追溯已逝的往昔。物质文化遗产留给人们的,是它内里蕴含的深刻精神实质,这实质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去传递。3.校县镇共建,爱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