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4353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微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从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探索。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考核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1-02 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促使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必须进行
2、改革与创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以往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时常听到“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探究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等“高出镜率”的词汇,改革一词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致的呼声。但是怎么改,具体上应该怎么操作,却是各说各的,很难形成共识。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院校重组、合并而成,虽然在规模上、硬件设施上都有一定的提升,但是真正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当前我
3、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应着重从从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5“以培养人、发展人”理念为目标,切实来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不高、技能不强、适应能力差、就业困难”的现状。基于以上认识,笔者结合多年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教学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特色课程体系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学专业不对口现象还普遍存在,导致学生毕业即失业。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求新、求异,但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前
4、瞻性、预见性。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政府统筹、行业参与、学校主办”的职业教育模式没有发挥好作用。各级政府应该把职业教育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运作”。这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都要纳入政府的工作统筹计划,统筹安排。通过什么方法培养人才,要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结合起来。给职业教育派任务、压担子。职业教育如果失去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这种模式,学校专业设置的随意性、盲目性将不可避免。因此,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一是专业
5、生命力强,发展稳定,前景广阔;二是专业链条长,能带动其他专业衍生和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基本齐备的教学设施。那种赶潮流,脱离地方实际需要、不顾自身条件和硬件环境设置专业,必然会陷入困境。 现在“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5已成为职业教育基本的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要体现企业的意志,要体现企业生产岗位实际需要,要体现企业岗位群变化要求。因此,优化课程设置就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证明,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开发课程,是教学模式改革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目前我国正正处于转型期,经济转型升级、企业结构调
6、整、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企业生产链条的延伸,高新技术的运用,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这些岗位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就显现出滞后性,要实现专业建设与发展与职业岗位同步,就必需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时时跟进。因此,优化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应该是按照企业技术应用型的人才要求设置专业,构建课程体系。 二、实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必须走“双证书”培养学生的道路,这是由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实行“双证书”制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7、一是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要达标。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具备高技能的师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国家明确规定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并把它作为职业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双师型”教师,重在“技术能力”。衡量教师“技术能力”的唯一标准是能不能训练出“高技能”的学生;衡量“高技能”学生的唯一标准是能不能适应企业岗位生产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没有这个“适应”,“双师型”教师的“技术能力”就值得怀疑,“零距离”对接也就难以实现。5 二是硬件设备投入要足。教学设备要基本满足技能培
8、训的需要。从原则上讲,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训设备应该是现代的、新型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基本覆盖专业课程体系实验、实训需要的设备是必需的。否则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难以构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难以达标,“双证制”含金量就值得怀疑,“零距离”对接难以实现。 三是要有制度保障。“双证制”要形成机制、形成常态、形成一种制度。“双证制”可操作性要强,要把它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