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2733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可持续发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可持续发展探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是整个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理解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关系到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的成败。 [关键词]课程可持续发展内涵 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是人才培养的依托和凭借,是联系高校和人才市场的重要纽带。课程质量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人才。课程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课程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否可持续发展。
2、 一、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课程定义及分类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出的定义是:“课程:课业及其进程。古今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英语"curriculuum"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现在用来指学校的课程,即教学的内容和计划。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既课程体系。狭义指一门学科,本文所指课程更多强调其狭义的概念,即教学的一个科目与进程,是某个科目的教学实施的全过程,是为了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结构、形式、载体、进程安排等要素的集合体。7 2.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可持续发展是整
3、个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与时俱进的学生培养目标,解决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运行机制,使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能够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推动整个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可持续发展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人才需求、职业要求等现实条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能随时完善、调整、提高的知识架构;另一
4、方面,则是每一门具体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师资配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课程可持续发展能够反映学校培养人才的独有特色,能够反映人才市场的需求,反映经济、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课程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课程目标要求具有发展的理念 人类进入21世纪,每个社会劳动者不但要熟练地掌握已学到的技术,运用自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适应社会变化、职业变迁影响的能力,具有再就业或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因此高职教育课程目标发展的理念就是指其教育目标已不再是单纯的职前、岗前培训式教育,不再是仅仅满足学生就业
5、的需要,其性质已演变为整个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能力、素质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核心。7 2.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坚持市场导向 判断高等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看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够被用人单位所接受,乐于接受。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现今人才市场的需求与变化是评价高职教育社会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也是判断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与劳动力就业市场最为直接的部分之一,高职的课程必须一定程度上反映就业市场对学生所具备的技能需求内容。 3.课程内容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与时俱进 社会经济发展
6、的日益深化,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且不断调整,对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的劳动者不应只是具有高专业性职业技能的技术型人才,更应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知识劳动者。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观要求高职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过程中应遵循四方面的核心要求:第一,高职的课程内容能够传输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和态度。第二,高职课程内容能使知识劳动者选择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趋势。第三,高职课程内容不仅满足学习者就业需求专门职业技能的需要,也为学习者提供综合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第四,高职课程内容能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创业,能够突出培养学生创新与创造
7、性的职业品质。 4.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求具有多样性7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丰富多彩。传统的一名老师、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三尺讲台、几只粉笔、教师从头讲授到尾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需求,更谈不上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协调。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高职教育工作者对此多有论述,各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实际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所有这些改革都对高职的课程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不好下
8、结论哪种方式就是高职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最佳途径,只能对各种方法取长补短,灵活运用以期相得益彰。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国内有关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