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191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有一种成功叫“唤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一种成功叫“唤醒” 【摘要】学困生是班上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并非天生后进,也并非各方面都后进,他们也有优点,也有上进的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这样理解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本文从理解尊重、课堂趣味、鼓励赞扬、上课关注、思想督促五方面讲述学困生转化。 【关键词】理解尊重、课堂趣味、鼓励赞扬、上课关注、思想督促 题记: 看着天空,我却无力飞翔 请给我一片阳光,让我生长 我会像麦子那样变得金黄 请给我一盏希望,让我徜徉
2、明天不再无力的摇晃 选自歌曲《蒲公英》5 教育不是万能的,人的学习能力也是千差万别。对于学困生而言,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屡屡败北,成绩尴尬。在日常表现上也多自暴自弃,自卑与自负相随,表面上好像不在乎老师的批评,不在乎同学的轻视,其实自负的外壳下有一颗极其不自信的心。如果说把一个各方面素质不错的孩子培养的优秀不容易,需要不停地走,那转化学困生就像是爬山了。我们要树立一种积极的教学思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提高发展的潜能。面对现状,努力改变,挖掘闪光点,促成转化点,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对教育来说
3、就是成功,因为有一种成功就叫“唤醒”。 一、理解尊重多一点 学困生的产生有很多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如理想信念缺失;学习上有严重的惰性,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放纵任性,贪玩荒废学业,怕学厌学;当然也不乏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品行不端的。他们由于学业成绩落后或者不遵规守矩,经常被老师批评,心里抵触情绪大,甚至怨恨老师。毛病缺点多,遭受来自外围的歧视嘲讽也就多,心灵备受创伤。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的心境以及他们内心的压力和恐惧。我们要抓住恰当的时机,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4、这些学生往往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常言道:“理解万岁!”师生关系和谐的重要基础是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这就需要老师从点滴做起,与他们交往中能进行换位思考,尊重他们。有一次我利用自习课检查默写,一位班上平时较差的同学提前完成,马上得到了表扬。他很高兴地主动提出先搞卫生,又怕影响别人,就默默地擦黑板,结果后面默完的同学都自觉地擦教室墙裙,擦门窗,他不停帮别人搞这个,搞那个。等全班都交齐了,本来该课代表检查的,我请他过来帮忙,看着他拿着红笔认真批阅的样子,我想,他一定感受到了老师对
5、他满满的期望,此时的他一定是快乐的,自信的。 二、课堂趣味多一点5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让他们的兴趣重回到学习中来。如果老师的讲课缺乏吸引力,久而久之,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被别的东西吸引,做些调皮捣蛋的事。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叶圣陶先生曾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所以,老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多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把
6、课本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发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给学困生在合作讨论中展示的机会,不要把他们变成边缘人,使他们在互动的课堂氛围中有事可做,有向更高目标努力的动力。 三、鼓励赞扬多一点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付出很少却能得到巨大回报的事情,那就是赞扬他人。当一个人得到赏识时,他心里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一个有信心的人,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尤其是孤独失意时,更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作为教师,我们相当多的时间都在鼓励5学生,把相当多的和蔼可亲都给了那些优秀的孩子。试着回想一下,
7、我们给予了那些学困生多少鼓励与支持?本来就自卑,得到的鼓励却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了。表扬就是一种赏识,对孩子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我们不仅要学会表扬学生,还要努力创造使学困生获得表扬的机会,为学生设立切实有效的目标,跳一跳能够得着。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改观,就应给予奖励,让他们少一点挫败感,多一点成功感。有了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继续追求下次成功的努力。班里要求同学们每天写日记,有个孩子语文底子实在是差,一开始不知道写什么,一两句话完事,开头都是这个句式:今天天气怎么样,我怎么了。我推
8、荐他阅读杂志做摘抄,同时引导他:想一想,今天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先写流水账,慢慢的他写的话多了,再后来写的有了思想,文笔也美了,作文水平进步不少。 四、上课关注多一点 上课听讲不专心是学困生的通病。上课时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些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发现他们思想抛锚时,要运用一些教育智慧提醒、监督、制止。比如:把简单的、基础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在同学们做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让他们也能参与进来。通过眼神、语气的改变,或一些肢体语言传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