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01265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德育思想创新和传播的源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师生作为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群体,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受其影响,新媒体给我们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德育;思考 以微博、微信、QQ、手机APP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改变了传统传媒渠道、信息表达方式,其传播速度、信息量、影响范围与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相比不能同日而语。高职院校作为德育思想创新和传播
2、的源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师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受其影响。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开创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是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的德育工作特点 (一)激发高校德育工作的活力6 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学生占比最高达到24.6%。高职院校师生凭借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透过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电视、触摸媒体、
3、移动视窗等载体共享全球化信息,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渠道,搭建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辟了更广阔思想文化空间。同时新媒体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道德认识的创造性、主动性与参与性。 (二)新媒体德育工作面临压力 1、网络虚拟性,危害集体安全。在网络身份虚拟和匿名背景下,人人都是消息的传播者,网络谣言大肆泛滥,网络黑客、网络骗子、木马病毒窃取盗用个人核心信息,以致集体或个人信息遭到更改、泄露,严重破坏大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2、网络舆论复杂,文化环境差。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放大了思想文化领域复杂多变的特征。各种不
4、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倾泄,为网络淫秽色情、低俗之风、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提供温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3、隐形传播遮蔽事实真相,信息传播随意自由。不良信息、谣言散布者的身份难以辨认、难追其责,给不法分子提供土壤。大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人生观、价值观亟待成熟,难以对网上信息进行有效判断,极易在不明真相情况下对其评论、传播,从而让事件得以“发酵”,“掩盖”事件真实性。新媒体空间自由,一些反社会主义、消极思想文化的渗透,给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深刻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现状6 1、新媒体影响
5、学生三观形成。青少年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在社会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快速的社会变革给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处于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陷入迷茫。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来自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和文化的熏陶,影响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两极分化严重。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来看,高职院校面对的是个性鲜明、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文化基础薄弱、政治热情低的学生群体。从生源质量来看。高校招生数量扩大,学生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素质越高的学生越注重全面发展自己,尤其是思想品德修养
6、,反之,资质略差的学生越不注重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思考 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因此我们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坚持发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拓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渠道,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手段,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影响力、感染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一)净化新媒体环境,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基础 1、积极构筑绿色网上空间和服务平台。着力营造绿色、开放、和谐、共享的网上环境,建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绿色健康”网络平台。通过学习、交友、就业、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青少年感兴趣的平台,融入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7、、形势政策和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教育等德育核心内容。6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用新阵地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视频拍客等新媒体“短、平、快”传播优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社会公德、倡导校园文明新风。 3.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健全奖惩制度。加快网络立法和监管步伐,加强对网络运营、产品、实名制管理,搭建网上舆情监测、研判、处理机制,提高师生网络文化素养。加强业务培训,规范网络发布内容,在源头上把好关,为大学生输送适合身心发展的网络信息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