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9797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摘要】伴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师生关系作为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教师言传身教,使学生“信”其道,却为何首先要求“亲”其师?和谐的师生关系到底有何重要性?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逐渐互换的今天,“亲”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关键词】师生关系;和谐;教学 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处理好师生关系作为新形势下使教学手段得以完善的突破口,关键且重要。以往教学体制下的师生关系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改进并完善原有教学理念,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和谐的师生
2、关系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于教学质量重要吗?教师应持有一种怎样的“教”的态度才能有利于教学?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观察到以下现象: [现象一]学生A在课堂上爱讲话,回答问题不知所云,课下做作业不专心,考试成绩时常“个位数”。 从学生A的种种表现来分析,充分证明学生A讨厌听教师讲课,甚至是排斥教师本人。 经了解得知,教师与学生A平时缺少沟通,没有感情基础。教师不能从内心喜欢学生,学生不“爱”教师。4 师生“敌对”原因:教师与学生平时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导致关系冷淡。师生关系紧张化是造成学生学习上抵制教师的重要原因。 结论:学生对
3、所学科目不感兴趣,与师生关系“敌对”化有直接关系。 [现象二]某班学生课前自觉预习;课堂上,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踊跃回答;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因此,此班学生整体成绩名列前茅。 从此班学生学习上的优秀表现分析得出,学生能自觉配合教师教学,善于听教师讲课,喜欢教师的课程。 经了解得知,教师时常与学生交流谈心,是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好“朋友”,学生们会把所闻所感告诉教师,而教师也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处理事情。 师生“和谐”原因: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从喜欢教师发展成与教师成为了有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共同奋斗、进步的“朋友”。师生关系“和谐”化是促成学生认真学习
4、、认真听课的重要原因。 结论: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与师生关系“和谐”化有直接关系。 根据上述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好与学生对教师的喜爱成正比。学生在学校接触到的传道授业者唯有教师,对他们来说,害怕是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倘若教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一种高姿态,凡事都以批评教育为主,那么学生会永远排斥教师,包括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要使学生接受教师并学好教师所教课程,首先就必须“亲”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学生世界,与学生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就是对和谐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最好的诠释。 “亲其师”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体现“亲其师”4
5、的重要性,裴斯泰洛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一、“亲其师”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 1.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亲”成正比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密切,会促成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生坚持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 2.影响课堂的“教”与“学”。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正比。师生关系“和谐”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促使学生思维活跃,学习上进。相反,师生关系“敌对”会使课堂气氛紧张,导致学生思维死板,总是以沉默应对教师
6、。“和谐”的,学生“从”之;“敌对”的,学生“避”之。只有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有助于“教”与“学”。 由此可见,“唯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育极为重要,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考虑因素。要想成为一名“教之有道”的教师,就必须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运用“和谐”的人际关系来做好“教”与“学”的工作。 二、怎样“亲”能有利于教学 1.转变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摒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旧思想,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引导者,就要主动去接近学生,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教
7、师和学生成为了“朋友”,学生才会接近教师、信任教师,从而喜欢上教师,爱上教师的课。4 2.“爱”学生。教师要发自内心去“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真正做到关心、爱护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教师进而信任教师。只有有了“亲”的情感,师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互动。因此,在教学工作中“爱”学生是重中之重。 教师用“爱”去“靠近”学生之后,要想和学生建立并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善于倾听学生的“内心”,和学生成为心灵沟通的“朋友”。教师只有和学生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从学生角度想学生所想,知学生所知,
8、以此来考虑如何教学,让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