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ID:31399314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4页
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课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生活进入了微时代。在教育领域,微课也应运而生,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所要做的是深入研究微课在具体学科的应用,使微课在化学教学的功能发挥至最大。文章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例,探讨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完成分内容而不分学生的教学。  关键词:微课;高中化学;氧化还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0-0052-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0.018  高速发展的科技把全球带入了微时代,使人类的

2、生产生活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更是给教育领域带来革新与活力。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首先揭示出我国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1]一股“微课”的开发、研究、应用热潮在全国各地席卷而来。中国教育界开始着力于研究如何使其与学科教学完美地融合。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对于微课教学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微课(Micro―6lecture)的理论探索以美国为代表。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

3、,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A.McGrew教授所提的60秒课程。[1]关于微课的概念最初来自于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2008年他率先提出这个概念,其核心理念是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学习体验。[2]微课的产生与翻转课堂密不可分,翻转课堂为微课的产生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支持。美国的可汗学院、K12学校、TED体现了微课的产生与成熟。此后各国陆续加入探索微课的大军。  2.国内研究状况  在中国知网跨库检索中,以检索关键词为“微课”进行搜索,有关微课的研究论文2011年只搜索到一篇论文,介绍微课的发展趋势。从2012年到

4、2013年论文从2篇增加到59篇侧重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及微课的开发与应用。2014年陡增到416篇侧重于微课资源库的构建与实施,以及模型的构建。2015年论文已达到1312篇,几乎都为微课在具体学科上的应用设计。具体到化学学科从2011到2015总共才5篇均侧重于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其中涉及高中化学的2015年何超、周玮的《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制作与应用研究》、2015年陆宏进的《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制作与应用研究》。国内有关微课的教育硕士论文2013年到2015年共35篇偏向于微课的应用研究和设计研究。  “微课”6一词最先是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

5、提出来的,并于2011年率先提出了微课的定义。国内将现有的微课分为三类:胡铁生式、李玉平式和可汗式。胡铁生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学习活动、主题、疑点、考点)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3]时长为5-10分钟。李玉平的观点:微课绝不是我们日常教学中一节课的浓缩,它是知识碎片化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对一节课中某个重点、难点、考点、热点、易错点、归纳提升或教学环节(活动主题、实验等)等进行加工处理后的微视频;[4]时长为5分钟左右;其特点是短小精悍,应用面广;结构多样,使用灵活

6、;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情境真实,交互性强等。  二、困惑与思考  传统的教育模式经过多次改革逐步进入了现代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充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以生为本、以师为导”,打造多变课堂、多姿课堂、多动课堂、高效课堂,以培养多才能、个性化的学生。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模式,教师对课堂进行了各种改革:“自主课堂、分层教学、活动单导学、翻转课堂……”虽然有了诸多改革,但40-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还是太“泛”,相当于“流水线”在搞批量教学,给培养多样化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现象学校教育实施了分层教育,将学生或按能力或按成绩分成多个层次进行区别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

7、部分学生“吃不饱、嚼不烂”的现象。但不得不说这种做法存在着一个大问题,因为分的是学生这样一个存在无数变数的一群个体,如此分层提前把学生定型,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可能,对中下层学生极为不公平。  再者化学是最早使用“微课”的学科之一,在没有提出“微课”6这一概念的时候就已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但使用目的和制作内容较为单一:一般是针对难、毒实验的实验操作视频并伴有一定的讲解。面对逐步完善的微课,化学需要推陈出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设计制作微课,形成系统。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均得到发展,促进化学学科教学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这就可以借助李玉平式微课,

8、提取课堂中的重点、难点、考点、热点、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