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

ID:31396630

大小:12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09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_第1页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_第2页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_第3页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_第4页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是如何表扬弟子的  表扬是为了扬长,促进弟子进步。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不仅在其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深深地领悟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下只注篇名)之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之理,“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之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之真,而且在教育过程中非常注意从仁爱的角度出发,成功地通过恰如其分的表扬,有力地促进了弟子的正向发展。从而,达成了司马迁概括的“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史记?儒林列传》)的既定教育目标,创造

2、了“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的辉煌。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日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孔子表扬弟子的原则  (一)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曾经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在此所论的“仁”虽然比表扬弟子宽泛得多,但是,仁者爱人仍是孔子表扬弟子遵循的首条原则。因此,他才能发出“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的慨叹,并在其教育生涯中亲身践履这一原则。当弟子冉伯牛患上了麻风病,甚至家人都不敢接近的情况下,孔子不仅前

3、去探望,而且从窗户上与其握手,并发出了“亡之,命矣夫!16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的慨叹。可贵的是,孔子还将自己强调的仁者爱人进一步具体化为:一是“克已复礼”(《颜渊》)。其中,克己,强调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复礼,则强调符合礼仪规范。克己是仁之基石,复礼是仁的形式。二是“忠恕”。所谓忠,就是积极爱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所谓恕,就是消极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概而言之,孔子的忠恕思想是要人们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采用心理换位的方法,设身处地替别人

4、想一想。“这种由内及外,由己及人的人道主义过程,应该就是孔子所操持着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表扬弟子坚守的首条原则。  (二)誉有所试  孔子在表扬弟子时严格遵循“如有誉者,其有所试矣”(《卫灵公》)的原则,当弟子朝着既定目标发展时就给予肯定赞扬,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何谓“试”?笔者认为,孔子所说的“试”具有谈话、观察与调研多重含义。在谈话方面,他提出了“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的真知灼见;在观察方面,他归纳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的手段;在谈话与观察的结合上,他总结了“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5、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的经验教训;在调研方面,他通过调研证实了自己对颜回已经做到“闻一以知十”(《公冶长》)的看法,并由衷地发出自己不如颜回的感慨。这种誉有所试原则,对于促进弟子的正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三)执中而行  执中而行是孔子表扬原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何谓“中”?16我们理解孔子所执之“中”乃是“中庸”。在《论语》中,孔子只提到一次中庸,即“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朱熹对此解释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四书集注?论语》)换言之

6、,中庸就是时时都要用中,就是既要做到无过无不及,又要做到不偏不倚。孔了认为,中庸是万事万物之常理,也是他在表扬中恪守的原则。一方面,无过无不及。过即过度表扬,也就是超越一定的限度而进行的表扬;不及即不及时表扬,也就是该表扬而不表扬,或该表扬到一定的程度却达不到。在孔子看来,“过犹不及”(《先进》)即过与不及是一样的。因此,他曾极力鞭挞“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颜渊》)的过火行为。可见,他主张反对过与不及,就是要求表扬必须适度。另一方面,不偏不倚。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一词源于《论语?为政》。朱熹对此解释

7、曰:“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四书集注?论语》)从表扬的视角分析,孔子强调的不偏不倚包括两点:其一,一视同仁。他就在表扬中做到了“八不”: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愚智;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是不分国别;八是不分丑俊。其二,无私无隐。他不仅自我表白“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而且还身体力行做到了“远其子也”(《季氏》),对自己的儿子孔鲤都能做到不偏亲偏爱。  (四)各因其才  “各因其才”一词源于“孔子教人,

8、各因其才”(《河南程氏遗书》卷19),主要指孔子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事实上,16孔子在表扬弟子的过程中也遵循了各因其才的原则。概括起来,孔子在遵循这一原则时,一方面,注意充分把握与概括弟子的“才”,这包括国别不一、年龄悬殊、语言复杂、性格各异、水平不等、能力参差不齐等。孔子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