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

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

ID:31392164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_第1页
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_第2页
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_第3页
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_第4页
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动手实践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中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1-0046-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

2、理解和掌握。纵观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也是教师们越来越认同的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这一可喜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主体地位更加明显。然而,怎样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呢?我们认为:  一、合理设计操作活动,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有效的动手实践操作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必须明确自己“为何而动”,懂得该“如何而动”,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合理地设计操作活动。  (一)认真钻研教材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教

3、什么何时教怎么教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6等等。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  (二)精心选择实践活动材料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到材料的大小颜色等因素,在研究材料特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提供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材料,让学

4、生放手实践。  (三)深挖操作材料的思维容量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不是动手操作而是数学思维。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实现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载体。在40分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所能利用操作材料的种类和时间是有限的,在精选操作材料的前提下,必须深挖每一种操作材料的价值,让它最大限度的为发展学生的思维服务。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两位教师都让学生准备了正方形的纸,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师:“请你把正方形的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用彩笔涂出其中的一份,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

5、之几?”学生就按照教师的要求很快操作完了,也很快说出了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而学生涂色得到的四分之一是完全一致的。  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师:“6你能通过动手操作,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吗?并把其中的一份涂色上颜色,说一说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学生的答案却是好几种,同一个环节,同一种教具,但课堂效果却大不相同。在第一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只是“操作工”,正方形纸只是“道具”,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的,“教师的脑,学生的手

6、”,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与机会,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仅限于对分数的机械理解与运用。在第二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成了“探究者”,正方形纸也变成他们手中的“金箍棒”,用它变换出不同的花样,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这不同的操作中得以绽放。教学中只有操作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动手操作与数学思维紧密联系,具有足够的含金量,这样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  二、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促进操作的有效性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他们

7、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先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建立起事物的表象,特别是低年段学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具、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可我们常常能听到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秩序,完成教学任务,课始说类似这样的话:“把……(学具)放在桌角,不让动的时候就不许动,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听话。”学具本应是孩子遇到问题时自觉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而现在却变成由老师掌控的道具,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孩子选择的更多的是等待,他们不会主动利用手边的工具去试一试(除非老师有特别的说明),有时教师带领

8、孩子动手实6践,基本都是先安排同一时间,教师先提出操作要求,接着便是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操作。表面上看起来有条不紊,学生操作得也蛮起劲的。但仔细一想,为什么要进行操作,是不是学生提出的需要?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任何的主动探索。整个过程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指令进行简单的操作与计算。所谓的探究,学生只不过充当了操作工的角色。虽然在学生动手操作前安排一个定向指导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很必要,但一定要注意尺度,点到为止,给学生的探究留有适当的难度,增强学生的挑战意愿,同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