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2071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9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现存三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弊,进而提出了适应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方向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在进行“学科大类培养,专业方向分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大类培养;专业方向分流;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88-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等词汇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等学校教育工
2、作者对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在诸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到底哪种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弊分析 按“专业招生,专业培养”,这是1952年在我国广泛实施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生自入校开始就有明确的专业,甚至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按照不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人才培养,通常学生的专业很难改变。当然,目前也有高校在这种模式的基础上,引入“转专业”6,但要求学生成绩,门槛较高,只能满足部分学生对专业选择自由性的需求。有利的一面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国民经济中某一
3、领域对人才需求的针对性强,注重技术实用性,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设置紧密围绕这一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初期通常较好。有害的方面是:(1)不能满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当前,加强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要求学科建设的内涵向加深基础和高新技术领域扩展。(2)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3)不能按需培养人才。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专业限定性,可能许多学生入学之初选择的是热门专业,但毕业时已成为冷门专业。(4)不利于高校内部资源整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实践针对性强,高校的专业设置往往过细
4、,从而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整合程度不高。 自从我国一改过去“按计划统一招生,按计划专业培养,按计划对口分配”的原则,实行用人单位和人才间的双向选择后,人才市场一直存在供需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传统教育培养的单一专门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两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逐渐成为发展方向。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培养学生求知创新的素质和能力,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5、和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是按照“厚基础、提高能力、因材施教、培养特色”的差异化战略来构建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两者的共同点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成才环境,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管理机制和学生培养流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6,是指高校仍按专业确定招生计划,新生进校后仍有明确的专业,但同一大类专业或相近专业在前两个学期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学期结束后再依据学生志愿、成绩、社会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的供给情况进行“专业方向分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学生入校后仍不能进行专业的再次选择
6、,但可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专业方向选择的自主性。目前国内采用“专业招生、大类培养”的高校有:北京科技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是指在高校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入校后,低年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学生按照意愿再次选择专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强化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生虽然仍不能选择大类外专业,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大类内专业选择的自主性。采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高校较多,其中211工程院校就有40余所。总的
7、说来,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高校多为综合性大学。 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于在我国广泛实施的按“专业招生,专业培养”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注重实用技术性,更注重于通识教育下的人才培养。但不同高校因培养目标不同,通识教育的目标也有差异。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培养学术研究和综合管理人才为主,要求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在特定领域具有专精水平;因此,其通识教育更重视文理交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而一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更倡导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提高专业水平。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8、6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直接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针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适合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方向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