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8540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借圣贤智慧 让说理有风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借圣贤智慧让说理有风度 【摘要】通过高中语文课本中经典的文段,借助古人智慧去打开议论文写作的通道,尝试从课本中找到可感、可仿、可作、可写、可借鉴的经典片段,来探究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说理技巧的运用,使学生说理能够做到“清、透、深、趣”,在说理中有“风度”。 【关键词】挖掘课本写作素材圣贤智慧说理风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155-02 高中课本选录的文言文,大多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是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理想范本。灵活运用教材是实现语文学习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手段。古人云“立言先立人”,“言为心声”。这就
2、告诉我们,学生要想在作文中得高分,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和思维品质,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人思想丰富、思维活跃、充满智慧和展现风度。而议论文写作要重视“讲理”,强化“辩证”,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但凡考场作文大多出现语言华丽但思想苍白,段落齐整但缺乏逻辑的现象。面对如何“说理、辨证、分析”的问题,许多学生仍束手无策。黄厚江老师说,文言文不仅仅是文言,还是文章、文学和文化。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要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应从最熟悉的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汲取文言文中圣贤的智慧,吸取先贤成果,学以致用、古为今用,让说理变得有风度。7 说理的风度恰恰是提高学生说理能力和说理智慧的重要抓手。
3、笔者将通过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文段,借助古人智慧打开议论文写作的通道,尝试从课本中找到可感、可仿、可作、可写、可借鉴的经典文本片段,来探究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和说理技巧的运用,使学生在说解上能够做到“清、透、深、趣”,在说理中有“风度”。 风度最早是用来形容文采出众的,后来延伸到了礼数。文中所指的说理风度既是说理的技巧,又是会说理、能说理、善说理的必要能力,它体现一个人的风度,言如其人,因理见人。说理的风度在写作、辩论赛和日常公共说理中都相当重要,善于说理应该是一种向善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说得“清”,动之以情 说理需严谨,在辩论和阐释道理时能做到朴素、自然的同时,还要兼顾
4、文采。但有文采一定要有利于把道理说明白、说清楚,更能让读者感到轻松自然,这是一种说理的风度,更是一种说理的智慧。 让我们来看看课本《触龙说赵太后》的一个文段: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在这段文字当中,触龙用朴素自然的话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说服了盛气的太后,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和我们学习说理议论的范例。“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7。观点很鲜明,很形象。先说家中理,再说国家命运。说理严谨自然,句句在理,环环相扣,很有感染力,很
5、有风度。从触龙的说理中既可以看到臣子之忠,也可看到长者之风。这一文段启发我们,说理讲究言之有理,也讲究言之有度,言之有情。 学生优秀文段展示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心中一片淡然与恬静,何曾留恋于那世俗污浊的官场呢?(反问有力度)我自向往着小桥流水人家,我要亲自播种于南山之下,哪怕草盛而豆苗稀,我并无怨言,当夕阳西下,众鸟归巢时,我心中的那片净土依旧。(运用第一人称,情感自然真切)(高一(11)班杨莉) 二、说得“透”,晓之以理 说理就是用合适的、经得起理性检验的论证支持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要“言之有据有理,方以理服人”。说理还要观点鲜明,事实清楚,道理清晰,不能拖沓繁琐
6、。 让我们来看看《烛之武退秦师》的一个文段: (烛之武)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这段文字的观点是“存郑则利秦,亡郑秦无利”。烛之武摆出了两种事实,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另一是假设的事实“若舍郑以为东道主”7,虽是假设论证,但道理却很清楚。假设性的事实也很
7、中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则很沉痛。烛之武所举的事实很巧妙,都很有说服力。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他临危不惧、不卑不亢、难能可贵的风度。事实说理一定要事中寓理,让人回味思考,明辨是非,具体实在而不失风度。平时写作,我们都强调用事实说话,有理不在声高,摆出事实,事实中蕴含着道理,让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生优秀文段展示2 为自行以正心。(观点鲜明)看啊,贝多芬反省战争之残酷,世俗之污浊,才得以开辟音乐的圣殿,谱写不朽的篇章;陶渊明反省官场的黑暗,才成就“不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