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课异购”

关于“同课异购”

ID:3138772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关于“同课异购”_第1页
关于“同课异购”_第2页
关于“同课异购”_第3页
关于“同课异购”_第4页
资源描述:

《关于“同课异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同课异购”《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廉蔺》)出自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作为《史记》中著名的篇目,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通过情节等突显了主要人物德才兼备的人格魅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受教学课时的限制,我们一直将把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语法现象的教学作为重点,花3-4课时完成,而人物及精神的挖掘只能在最后一个课时里压缩完成。由于课文太长,教师串讲时不免挂一漏

2、万,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学生的收效甚微。一篇优秀的文言文,既有丰富的字词知识,又有丰满的人物世界,如何平衡两者的教学,让学生既满怀兴趣,又有所得与所悟,我们备课组将这篇经典课文作为磨课的篇目,以此探寻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在课文讲授前的集体备课会上,我们确定了此次“同课异构”的教师名单,都是本组的精英,有徐飙老师、赖秀琴老师和姚菁老师等三位老中青三代老师的优秀代表,阵容强大,很有借鉴的意义。会上大家对学情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的学生普遍存在“困于口”的问题,学生没有“说”的习惯。因此,“让学生说”,势在必行。大家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这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44月11日,星期四下午一、二节课

3、,姚菁、徐飙老师分别展示了《廉蔺》的教学成果,姚菁老师按照课文的脉络,将三个故事作为课文的讲授节点。同学们课前预习字词,老师带领大家用分类的方式梳理每一个故事中的重点字词句,并用问题串的形式激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入思考,以此兼顾字词与形象的教学,容量较大;徐飙老师用小组竞赛的形式,从整体到局部,从篇章到词句,每个故事先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牢牢抓住学生兴趣,最后解决重点字词句。课后的评课中,组员们充分肯定了两堂课的高效,尤其是徐飙老师的课引入竞争体制,激活了学生,在抢答中,学生乐于表达,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一堂课进行得十分流畅,课程的有效性在学生那里得到了充分的呈现。采用互动式教学,突出课

4、文的史鉴意义和教化功能,尽可能上得活泼些,有趣些。学生既掌握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又受到了古代先贤的人格熏陶,获益匪浅。徐飙老师这堂文言文教学课,在我心里激荡不已。犹记自己初教此文时,只是对照着翻译,有条不紊地读下来,只不过中间尽量的把重点字词、写作手法突出出来,从头分析到尾,根本没有学生的参与。不但没有学生意识,而且也没有教材意识。可以想象,当教师没有对教材的整体意识,只能就局部的字词、段落、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教师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心理、兴趣等等,何来教学艺术,何来学生的热情与参与?!反思平时我们的教学,老师们贪大求全,一堂课里用唠唠叨叨、自说自话的“热”,却拉开了师生间平等对话的

5、距离,学生求知与表达的欲望也在无缝可插的空间里一点点“冷”4去,一堂课看似什么都讲了,对于学生的接受与内化来看,其实什么也没讲。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应该是课堂对话的首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此为出发点整合自己的教学设想,这样的课堂才可能是成功的课堂。更多时候,大家仍按照常规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或者很难说出答案的时候,老师自告奋勇地接下去,学生们表现就变得被动了。或者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让大家一起回答,这样进度会快一些,但是有些思考比较慢的同学就失去了思考的时间,以至于有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下重点字词的意思,对文本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似的一触而过,不能深入

6、其中。这时,亲爱的老师,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好好考量一下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等备课是否充分了。教师的基本素养既体现在对课堂的调控上,更体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教法的处理上,教师对教材应该能够打碎重组。教师已经目无全“文”,教法充分以学生为出发点,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让自己享受到学生个体生命“绽放”的美丽。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所要教的教材在他看来浅显得如同识字课本一样时,他才能把精力从教材转到学生身上,才是用一辈子来备课。”像同组备课老师这样,从学生的接受出发,根据不同的课文选择不同的授课方式,始终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才如风行水上,行云流水那般自然了。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渊,不择地而出

7、,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文如此,品评如此,真实、自然、充满了期待与张力的语文课亦如此。4《论语》有云:“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教育是多元共生的,课堂是灵动多变的,教学活动所追求的不正是这种“和而不同”、各显其美吗?同课异构让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教学中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