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6239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春江花月夜》 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示例”,是一篇自学赏析示范文本,因其长篇,且不易理解,故作例文重点赏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与品味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有了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学习及必修文本诗歌的积累,高二学生对意象、意境等已不再陌生,然而涉及想象与联想,兼以文辞深奥、诗篇偏长,故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意象的分析、意境的把握、意图的理解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在讲解上应偏重对特殊意象的认识。我依据学情进行了
2、如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月亮是一首悬挂在天空的诗,古往今来,人们遥望苍穹,总会生发无尽的遐想。一段春江,一处风月,静静地躺在璀璨的诗河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聆听。今天我们就来聆听被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唐代绝响――《春江花月夜》。 二、自主阅读(PPT展示教学目标) 1.诗歌写了几种意象?作者着重写的是什么?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 答案预设: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5为外在线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3、 2.(教师预设)学生自读诗歌,就意境和整体情感方面,谈谈对这首诗的见解和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并且找出关键词句)。 三、交流探究 赏景: 1.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写景部分的意境,并体会特点及内蕴。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是否可以将“生”改为“升”? 答案提示:“升”只是平常不过的自然景象,平淡无奇。 “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极富动态美,意境雄浑阔大,是诗中的传神之笔。 议理: 3.作者面对这么美好的景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江畔何人初
4、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学生交流:宇宙无穷无尽与人生短暂无常形成对比,对生命进行积极的思考。5 教师总结:个体生命虽有限,但一代一代连续起来,却是无穷无尽的生命的延续。不像这明月,永远只是一个样子。诗人以群体生命的延续回答了这个令人类永远感伤的宇宙命题。接着以明月有恨而江水无情将笔触转向男女的离愁别恨上。 抒情: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落月摇情满江树 师:哪些句子是写游子,哪些句子是写思妇。(学生明确层次) 由眼前飘然而过的一片白云起兴,用白
5、云的“去悠悠”暗寓游子的离家远游,从而巧妙地引出月下的人物。总写游子思妇的离情,然后分写思妇怀远和游子离愁(学生交流赏析并评价)。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结语:尽管诗中流露出青春苦短的伤感和怀人思远的淡淡哀愁,但哀而不伤,基调健康,笔调明朗,感情真切动人。 四、拓展提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提示:(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
6、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2)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5 寻找一个秋天的黄昏,或者夜晚,在安静的教室,关上门窗,静静地上一节有诗意的课堂,这是我最初的想法,也是落实在实践上的举动。在我看来,这篇文章最主要的是意境,一种孤独的意境,思古,思今,念人,念我,一切都充满着幽冷,一切都充斥着冷寂,只要能理解“人生而孤独并常伴孤独”,能理解“人是孤独的”就够了。这是伤感的诗歌,是不发散的发散思考,得其三昧
7、即可。因此,在设计这节课堂的时候,我持“充分备课,各取所需”的态度,把一切都分析出来,怎样理解,能理解多少,都在于学生自己,这一方面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情感上有初步的积累,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有主动思考的意识。 这是一节偏重内容而轻忽方法的课堂,学生可能在这一节课上理解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并明白它为何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但并不能掌握分析类似诗歌的方法。例如意象的寻找与分析,意境的组合及意义,情景的交融及其方式,――这也许还需要下一节课,但在我看来,这节课是值得的,最起码达到我最初的设定,让学生理解这首唐诗的精华并以此感悟这
8、个世界。而在课后的学生反馈中,我也得到类似的提问: (1)人既然生而孤独并最终孤独,我们何以要挣脱孤独?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活在当下的我们为何要“百年计”? (3)若是细心体味,一切都是荒谬的,一切都是虚无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