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ID:31386164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基础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究式阅读”模式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式阅读”模式具有开放性、主体性、探究性的特征。它的实施主要由激趣阅读自主探究、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激励评价拓展探究三个环节组成。  【关键词】阅读质疑合作探究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社会对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

2、才的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使得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而作为探究式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的“探究式阅读”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探究式阅读”模式?它是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探究学习对象,收集处理信息,积累体验情感,获取知识,掌握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的一种学习模式。5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

3、素材。而在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却往往忽略甚至是无视这些资源,使之无法充分得到发掘和运用,从而影响了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我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摸索、反思、探究,通过“探究式阅读”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谈谈“探究式阅读”模式的实施。  一、激趣阅读自主探究  激趣阅读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

4、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主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如在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新航路的开辟》学习中,我先展示一张2006年出版的世界地图请学生介绍,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集中到地图上,并进行了准确的讲解。接着我又出示1620年时欧洲的一张世界地图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差异,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受到了激发。在此基础上我再展示1420年欧洲的一张世界地图,学生先是哄堂大笑,接着有学生就问:老师,为什么仅在这200年间欧洲人对世界范围的认识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全

5、班学生从一种感性的兴趣进入了一种理性思考的兴趣,求知欲受到了激发。5  自主探究是指阅读后的学生活动。自主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要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另外,在自主阅读中所生成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必须以笔记或批注的方式作好记录,以便于落实问题生成和合作探究的进行。如在《新航路的开辟》学习中,在学生兴趣得到激发

6、后,我即时引导学生阅读《新航路的开辟》内容,学生边阅读边在笔记上记录自己的问题,课堂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航行的路线等基本情况都有了了解,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为什么在15世纪末开辟新的航路?为什么不走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有的学生甚至提出新航路开辟阻碍了世界的发展的观点。  阅读自主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5 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要集中突破,但不是教师包办

7、代替,最初应留给学生一定时间,表述各自探究中的困难。教师综合学生的疑问,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再次合作探究。通过探究的多种形式优化组合,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启发研讨,形成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合作探究要注意的是,切不可将探究活动搞成师生问答对话形式,应多让学生与学生对话、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或点拨,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如在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学习中,关于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如:为什么河姆渡遗址的建筑顶部是方形的而半

8、坡遗址的建筑顶部是圆形的?为什么河姆渡遗址的建筑底部高于地面而是半坡遗址的建筑底部低于地面?面对这些问题,我把它归结为:为什么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建筑特点会有差异?并提示学生可以从自然的角度去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激烈讨论的基础上,开展各组学生之间的探讨。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南方森林资源丰富,有条件使用更多木材,所以建筑高于地面;有的学生提出南方野兽多,所以建筑要高于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