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练习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练习 语文版

ID:31384451

大小:2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练习 语文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练习 语文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练习 语文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练习 语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22河中石兽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纪昀(yún)     山门圮于河(pǐ) 棹数小舟(zhào)曳(yè)铁钯(pá)是非木杮(fèi)湮于沙上(yān)啮沙(niè)溯流逆上(sù)臆断(yì)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一寺临河干(靠近)(水边,河岸)(2)山门圮于河(倒塌)(3)阅十余岁(经历)(4)求石兽于水中(

2、寻找)(5)竟不可得(最终)(6)曳铁钯(拖着)(平整土地用的农具。)(7)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探求,研究)(8)众服为确论(精当确切的言论)(9)然则天下之事(既然这样,那么)(10)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推断)3.下面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A.棹数小舟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C.石必倒掷坎穴中D.渐激渐深((解析:A项中的“棹”是名词用作动词,“划船”的意思。) 4.翻译下面的句子。(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冲走呢?(2)然则

3、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5.《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6.关于本文内容,下面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本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这部书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B.这篇说理短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看法和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4、。C.本文还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臆断。D.文中,人们按照老河兵所说的找到了石兽,这说明经验大于知识,在实践面前,知识一文不值。7.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体现某人性格的话。(80字以内)A组:仁慈 自信 胸有成竹 小心翼翼 油然而生 事半功倍B组:虽然……但是……   如果……就……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

5、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示例: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是对书法的钻研非常执着。只见他拿起了毛笔,胸有成竹地在宣纸上笔走龙蛇。写完后,老人自信地把字幅挂起来让大家欣赏。 课内精读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6、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二石兽并沉焉(一起)(2)以为顺流下矣(认为)(3)棹数小舟[船桨,这里指划(船)](4)湮于沙上(埋没)(5)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意为冲激)(6)遂反溯流逆上矣(逆着河水)9.翻译下列句子。(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像这样再冲激,石头又再倒滚,一再地再倒滚不停止,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10.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下游,依

8、据是“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湮于沙中”,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老河兵则判断其在上游,是因为“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11.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因素。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12.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