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16) 辛亥革命---精校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辛亥革命1、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B.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C.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D.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2、《辛亥百年》组歌中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
2、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3、辛亥革命在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础上重建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从此,中国的政治发展不再依托以臣民政治文化为载体的消极被动的政治认同。这是指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而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 )A.民主共
3、和观念深人人心B.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5、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6、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
4、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清朝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7、武昌起义发生后12天,湖南、陕西两省首起响应,当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这5个省的独立集中地发生在9天以内。这直接表明( )A.革命内部潜伏着巨大危机B.清王朝的统治已被推翻C.全国性武装暴动提上日程D.武昌起义带来了示范效应8、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
5、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也开始资产阶级化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9、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了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
6、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这种做法( )A.引发了政体频繁变动和社会动荡B.因权力分散而影响行政效率C.可以有效地防止专制和维护共和D.因人设法而违背了法治精神10、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时应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曰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11、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写道:“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7、清朝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这一材料(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12、下图是( )A.辛亥革命形势图 B.北伐战争形势图C.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D.抗战相持阶段形势图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扬权》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
8、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