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ID:31380492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_第1页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_第2页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_第3页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_第4页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集约化培育技术  摘要介绍黄颡鱼的生活习性,并从亲鱼培育、催产、孵化、鱼苗种集约化培育等方面总结黄颡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黄颡鱼;生活习性;人工繁殖  中图分类号S965.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6-0294-01  为了解决黄颡鱼苗种不足的问题,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试验及苗种集约化培育,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生活习性  黄颡鱼适应性很强,能耐低氧环境,最适生长水温为22~28℃。喜息于静水或缓流中,昼伏夜出,仔鱼在晴天喜在上层集群。黄颡鱼属于

2、杂食性鱼类,自然条件下,孵化后3~5d以自身卵黄为营养,幼鱼喜食轮虫、枝角类、水蚯蚓等,成鱼以动物性饵料(各种小鱼、虾)为主;人工养殖时成鱼可辅以人工配合饲料。自然条件下,1龄、2龄鱼体重分别可达20~50、50~150g;人工养殖时,1龄鱼体重可达150~300g[1-3]。  黄颡鱼在自然界中的雌雄比例约为1.0∶1.2,雌、雄鱼性成熟的年龄分别为2龄、3龄。一般体重100~150g,怀卵量1850~6895粒,平均3000~5000粒/尾。受精卵为沉性,呈淡黄色扁圆形,黏性较强,在水温25℃时,经3d左右可孵化

3、。繁殖期间,雄鱼肛门后有一明显的生殖突,雌鱼无此标志[1-3]。5  2人工繁殖技术  2.1亲鱼培育  2.1.1亲鱼选择。亲鱼要求个体大(150g以上),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2~3龄,然后将雌、雄鱼按1∶2进行搭配。  2.1.2雌雄鉴别。体重50g以上、发育成熟的雄鱼体形细长,肛门后有一个长5mm以上的生殖突;雌鱼体形粗短,腹部膨大柔软,无生殖突[1]。  2.1.3亲鱼培育。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建亲鱼池,一般要求面积667~1334m2,池深1.0~1.2m,进出水口要设拦鱼设施

4、。亲鱼入池前要彻底清塘,亲鱼放养量为1500kg/hm2左右,再混养鲢、鳙鱼种3000~4500尾/hm2。不要投放鲤、鲫鱼。每隔7~10d向亲鱼池冲水1次,以保持池水有较高的溶氧能力[1]。  可投喂小杂鱼、小虾,或鱼、蚌、虾等的肉糜作亲鱼饲料,每天喂2次,饲料投在固定饲料台上。如用配合饲料,要求含鱼粉和蛋白质(36%~38%)。水温10~15、15~20、20~25℃时日投饲量分别为占体重的1%~2%、2%~3%、3%~4%[1-3]。  2.2催产  2.2.1催产池建造。催产池一般选用面积、深度为5~10m2

5、、0.5~0.8m水泥池,池底可向一侧或一角倾斜,出水口留产卵窝(锅底形),用杨树根须、棕片、废旧网片等扎把做鱼巢[1-2]。  2.2.2催产剂选择。催产剂可以选用LRH―A20~50μg/kg?体重、HCG800~1200IU/kg?体重、鲤鱼或鲫鱼脑垂体3~55mg/kg?体重、DOM、排卵2号等,以上为雌鱼用量,雄鱼用量减半。一般注射于胸鳍基部,雌鱼每12~18h注射1次,共注射2次;雄鱼在雌鱼第2次注射时一次注射[1-3]。  2.2.3产卵。催产剂注射后,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的效应时间见表1[1-3]。催产

6、的适宜水温、最适水温分别为20~30、23~28℃。在第2次注射催产剂前放好鱼巢,催产后,将雌、雄鱼按比例(1∶1.2)放入产卵池,让其自然产卵。在黄颡鱼发情前3~4h冲水刺激亲鱼,开始发情时改为微流水,效果较好。  2.3孵化  水温在18~30℃时均可孵化,其中适宜水温、最佳水温分别为21~29、23~28℃,鱼苗出膜时间与水温的关系见表2。宜采取自然孵化法:一是将粘有鱼卵的杨树须、棕片等从产卵池中取出,在10~15mg/L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0.5~1.0min,然后悬挂在孵化池中进行流水孵化。二是将第2次注射后

7、的亲鱼直接放入孵化设备(可利用“四大家鱼”产卵池、孵化环道、孵化缸、孵化桶等)中,产卵后将亲鱼捕出,留受精卵在原池中孵化,然后将具有游动能力的鱼苗集中培育[1-3]。  2.4苗种集约化培育  2.4.1流水水泥池的基本条件。要求面积10~20m2,深度0.6~0.8m,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所用水须经严格过滤。排水口能方便将污物及粪便排出池外,池底平坦。  2.4.2鱼苗培育。①孵化出膜到混合营养转向外源营养。刚出膜的仔鱼长仅4.8~5.5mm。鱼苗池水深0.3~0.5m即可,放苗量1.5万~2.0万尾/m

8、3。入池后2~35d不需投饵,第4天投喂少量鸡蛋黄,第5天起每天少量多次投喂鸡蛋黄与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混合物。②从10~15mm长到2.0~2.5cm,放苗量可降低到5000~6000尾/m3。鱼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占体重的3%~5%,保持  较高的溶氧。③从2.0~2.5cm小鱼培育到3~5g的大鱼种。培育池密度降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