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976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霜的观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霜的观测探讨 摘要根据大量的气象资料统计以及长期地面观测的经验,对有利于形成霜的天气要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一些霜的观测技巧,以帮助观测人员工作时抓住重点,减少错误。 关键词霜;气象要素;观测技巧 中图分类号P4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4-0235-01 通辽市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位于西北干旱地区和东部季风地区的交错处,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地势较平坦,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地。无霜期是指栽地春季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也就是气象观测中霜的初日及终日间的日数。无霜期对农作
2、物生长的影响非常大,无霜期长的情况下,生长周期也相对较长,对农业来说,无霜期是一个重要的热量指标。无霜期的长短因地而异,不同地区应根据无霜期长短而合理调整作物布局,选取适合品种,避开霜冻时间。因此,霜的观测成为观测任务中一个重要的观测要素。正确的无霜期日数,直接关系到农牧业生产,因此对霜的正确观测、及时准确的记录尤为重要。只有及时准确地观测记录霜这一天气现象才能为农业生产及农作物品种布局提供正确的无霜期。笔者根据长时间的观测经验,总结一些冬季观测霜的技巧和方法,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依据。 1霜的生成形式4 霜是指在湿度较小,露
3、点温度(td)在0℃以下时,水汽会凝聚在地面或者接近地面的物体上,从而形成白色的冰晶。另外一种霜的生成形式比较少见,即如果测站的湿度比较大,露点温度在0℃以上,测站或者草面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会凝结变成霜,之后温度持续下降到0℃以下,露会变成冰,这种现象也要记录霜[1]。 2有利于霜形成的气象要素 霜通常在天气晴朗、温度较低的夜间形成,当观测站受到寒潮或冷空气的袭击,在温度较低时极易出现霜。霜的形成需要在风速、湿度以及温度达到一定条件,如果风速较大,水汽不能正常凝聚,温度较高时,会由于湿度较大从而形成露,露的凝结过程必
4、将伴随着凝结潜热的释放,将部分补偿了因辐射而损失的热量,从而不利于霜的生成。 3有利于形成霜的观测环境 有霜形成时,不是在观测场地或靠近地面的物体上都能够观测到,特别是轻霜出现时,只有部分靠近地面的物体上有霜出现。通常情况下,观测场地以及靠近观测场地的干草上比其他地方更有利于霜的形成。背风处比迎风处易形成霜:一是观测场地周围地势较低的地方,处于背风地带,有利于霜的形成。二是安装有大型蒸发器的背风地面或周围的干草上容易形成霜。三是虹吸雨量计背风处的草面上较易生成霜。霜多出现在夜间观测时段,而现在所有测站均无夜间值守任务,对于缺
5、乏观测经验的新观测员,对霜很容易漏测、误记。要在天亮之后和日出之前检查观测场地和周围霜的情况[2]。 4观测霜的技巧及注意事项4 当本站受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测站云层消散后要注意夜间是否有霜,结合本站当时的温湿条件和观测环境,总结出以下观测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1)观测人员要养成良好的观测习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提高对天气现象霜的观测的认识,避免漏记,误记。 (2)测站受到寒潮或强冷空气影响后,同时出现了以下有利霜的天气条件:风速≤3.0m/s;湿度≥50%、温度≤1.0℃,云量极少或碧空。观测人员要特别留意观测场地周
6、围有无霜的出现,以上因素会对霜的出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代表满足以上条件就一定有霜出现,观测人员必须要做到认真仔细,做好观测记录工作,以防漏记[3-4]。 (3)日出之前,观测人员要利用这段时间详细地检查观测场地,或观测场地的周围有没有霜的出现。重点查看背风处及低洼处的草面,可以用手触摸草面,会有发硬的感觉。查看时要把握好时间,一定要在日出之前进行查看和记录,一些较薄的轻霜一旦遇到太阳便会融化,在观察不仔细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漏记的情况,尤其是初霜日和终霜日。 (4)有高空观测业务的台站有利于对霜的观测。高空观测值班员正
7、常情况下6:00已经到达台站,可以在可能出现霜的日子里先对测场巡视,在日出前对霜进行及时准确的观测,以防漏记。 5结语4 要做好霜的观测工作,观测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以及工作责任心,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不断工作和实践中去总结经验,不断向行业内优秀的人员学习。另外,霜的生产形式以及现象不单一,记录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避免出现少记录的情况。在对霜进行观测时,要抓住关注的重点,减少工作中的错误。 6参考文献 [1]张锦勇,雷安林,张忠,等.成霜的气象条件与观测方法浅析[J].贵州气象,2008(1):42-43. [
8、2]王淑艳,靳贵娟.关于霜形成时温、湿条什的讨论[J].黑龙江气象,2006,23(4):28. [3]宋素蕊,黄先成,王文英,等.湿度小的晴夜成霜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7,30(增刊1):186-187. [4]茅圣仁,许文进,张琳琳,等.霜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