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

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

ID:3137943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_第1页
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_第2页
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_第3页
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_第4页
资源描述:

《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基本原理和仪器改进  摘要:该文简述了激光拉曼光谱的发展历史、原理以及在实验室应用中的进展。特别介绍了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特点、性能、应用范围。现有雷尼绍拉曼光谱仪样品台还相对简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对样品台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内嵌式的样品载物台,可以适用于多种形态的样品。  关键词:激光拉曼光谱雷尼绍样品台  中图分类号:TH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66-02  Raman光谱仪的发展简史20世纪70~80年代后才出现商品化的三光栅拉曼光谱仪,需要较大

2、的激光功率,消耗大、灵敏度差、难于调节,多用在基础的拉曼原理的物理研究上。1993年全球第一个推出商品化的新型拉曼光谱仪,开创了拉曼光谱仪实验室应用的新时代,获得多项专利。2003年全球第一个推出功能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新一代拉曼光谱仪,加速了拉曼光谱仪在大多数常规实验室的应用。2002―2003年全球首先推出与其他类型仪器的联用(原位检测),开创了现代拉曼光谱仪应用的新领域,已实现与以下仪器联用的商品化。  1拉曼光谱的应用及与其他光谱技术的比较  拉曼与红外――法则。4  (1)互排法则:有对称中心的分子其分子振动对红外和拉曼之

3、一有活性,则另一非活性。  (2)互允法则:无对称中心的分子其分子振动对红外和拉曼都是活性的。  inVia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设计和性能方面的优势。  2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特点  雷尼绍公司在1992年推出的RM系列激光拉曼光谱仪,在拉曼光谱领域开拓了一个新纪元。因此,于1993年获得查尔斯王子科学发明奖,1995年获得英国女皇技术奖和最佳科学仪器制造商奖。2003年,雷尼绍公司推出了配置更加灵活,使用更加简单,自动化程度更高的InVia系列拉曼光谱仪。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及相应的自动化程度。雷尼绍拉曼光谱仪

4、的激光和信号光路传输灵敏度很高(图1)。因此能分辨出形貌和光谱精细复杂的样品。数据可靠性仪器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具有更多波长选择性,配置灵活性,升级及扩展简易。仪器使用的方便性、自动化程度高。  2.1整体性  雷尼绍拉曼光谱仪所有部件都固定于同一块高稳定性蜂窝状铝合金底板上,整体性强(图2)。而且稳定性明显提高,设计激光器在机箱之外,便于散热,避免了激光器散热对仪器的影响。采用动态三点定位技术提高稳定性及重复性。  2.2分立光路设计,光路独立优化  通光效率达最高,提高灵敏度,不同光路相互不影响,使调节方便、快速。4  2.3扩数器

5、  使光斑聚焦达光学极限,提高空间分辨率使光斑在焦平面内连续可调,降低功率密度,实现快速整体成像。  2.4Rayleigh滤光片(专利技术)  两级滤光片,激光阻挡水平高(达1014),通光效率高,Cutoff调节。  2.5光栅尺  光栅尺反馈控制技术(Encoder)保证光谱数据的可靠性及重复性,是检测光谱微小变化的关键性能,如材料的应力、应变引起的波数位移。  2.6新型共焦技术(专利技术)  光路简化,提高光通量,灵敏度提高。操作简便,稳定,实现同样高共焦效果。透镜位置可调,适用于多波长共存系统。  3拉曼样品载物台的设计改

6、造  拉曼样品一般体积比较小,不好固定,因此考虑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样品载物台(图3)。首先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原因实验台的孔径。长158mm,宽109mm,厚8mm,利用3D制图软件绘制平面图,并联系磨具厂家制作。铁制载物台上,可以放上吸铁石片,固定样品。载物台上还设计了蝶型螺栓,可以自由活动,用于固定样品。载物台上还设计了很多小孔,可以增加组件固定样品。4  样品准备过程中,应注意样品的粗糙度要控制好。样品要压平,对于块状样品,上表面尽量平整。注意成像扫描的区域尽量平整。某些衬底的拉曼或荧光信息可能会掩盖样品的拉曼信号,尽量避免将样品固

7、定在样品台上。  参考文献  [1]胡军.拉曼光谱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评述与进展,2000(28):746-771.  [2]李帅鲜,高启楠.激光拉曼光谱的发展历史、原理以及在催化领域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18):2.  [3]卜庆婧.Renishaw:引领拉曼光谱领域的革新[J].食品安全导刊,2009(9):72-74.  [4]田国辉,陈亚杰,冯清茂.拉曼光谱的发展及应用[J].化学工程师,2008(1):34-36.  [5]伍林,欧阳兆辉.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05

8、(2):180-18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