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

ID:31379313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_第1页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_第2页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_第3页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陇西古民居状况及保护建议的阐述  【摘要】古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方人文传统的浓缩反映,它所体现的文化底蕴是现代建筑无法替代的。陇西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本文作者在对陇西古民居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护性建议。  【关键词】文物保护陇西民居市场调查保护措施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老的四合院被陆续拆除,一些历史名人故居或被现代楼房取代,或经改造面目全非。为了更好地保护现存

2、文物,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2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提出“对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够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小镇、村、寨等也应该予以保护”。4  2009年,陇西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结合文物普查的具体要求,对城区老建筑进行调查摸底。期间,在大城东城巷、西城巷、油盘巷及北关老街、头天门巷、田家池巷、马家巷、东郊苟家门共发现41处保存较好的旧民居,多为清代光绪宣统建筑,最早为乾隆年间,最晚为民国早期。新发现的古民居院落41处(包含虎座门三座),祠堂1处,房屋80多座,其中二进四合院一处,一进四

3、合院五处,三合院5处,现存一院两座及一座者居多。较大的宅院分前、中、后三院,主房、过厅居中轴线上,厢房、侧门、厨房放在中轴线两侧,前有门、照壁,配置对称,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建筑形式皆为硬山、卷棚灰瓦顶,部分屋面存有脊饰,建筑物的墙体、门窗、隔扇、连架、吊柱、花牙子、团花等细部精心雕琢,创造出了许多造型优美、生气盎然的艺术之作。在新发现的古民居建筑中,既有民居,也有祠堂和两层木楼建筑,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王海帆故居、苟家大院、杨树德故居、殷氏民宅、文氏民宅、苟氏祠堂、李氏民宅、仲氏民宅、张氏民宅等。4  其中徐氏民宅,据家谱记载始建于

4、乾隆年间,后又补修,时代最早。族中有广西罗城、玉林知县徐衡升。文氏民宅,具有南方民居的特征,据推算建于嘉庆年间,已传六、七代人。族中有孝廉方正文衡,著有《东山诗稿》。仲氏民宅,建于道光年间,为五开间浅廊腰建筑,现存两座,南北相称。王海帆故居始建于清末,原为三进院落,旁带花园,现被后代子孙分隔三院。前院最完整,花木清芬,书香四溢。苟家大院系民国商会会长苟少武先生宅第,建于清末民初,为一进两院,后带花园。前后庭院四门八窗,廊腰回环,正室耳房,套合紧密。四面房屋结构完整,规模宏大,最具代表性。书法家杨树德故居原为四合院,现为三合院(缺东

5、房);院中花木抉疏,生机昂然,堪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虎座门镶嵌北房后檐,高耸轩敞,极为别致。牛氏民宅,原为刘炳文给其兄长刘炳青(进士)建造的宅院,后因清朝灭亡,刘炳青定居苏州而作罢。后转辗卖与天水商人牛某。原为四合院带虎座门,十年前牛家将东房拆除,虎座门也一同消失。现存南房、西房。北关正街李氏民宅,为完整四合院。西侧临街建有二层吊脚垂花商铺楼,二楼隔断、博古架、豁门、暖阁一应俱全。外观古旧黯淡,摇摇欲坠(地基下陷造成),为现存惟一一座清代商铺楼。  北关张氏民宅,原为三合院,现存南北两座(西房被拆)房屋,均为五开间四门八窗深廊

6、腰,气势非凡,美仑美奂,又在仲氏民宅之上(尤其南房),塔寺巷原为老宅院最为集中的街巷,如今因时代变迁,庭院房子七零八落。虽有戴氏、杨氏、牟氏、李氏四处老宅院,但都仅剩一座老房子,其中三家人去楼空,荒凉衰落。  其他尚有通达巷颜氏民宅、刘氏民宅(两处)、宋氏民宅、施氏民宅、东城巷王氏民宅、杨氏民宅、北关苟氏民宅(两处)、陶氏民宅、杜氏民宅及董氏民宅等。  这些民居的室内结构与陈设,大部分保留了原来的风貌,如右豁门、左隔断,豁门、隔断精雕细刻,隔扇存有书法、绘画。中堂悬挂名人字画,靠墙摆置长条桌、八仙桌、太师椅,桌上陈列神立堂,左右罗

7、列花瓶古玩等,清雅悦目,古色古香。有的人家还保留了老柜子、板箱、衣帽架、帽盒子、梳装匣及各色供器;有的隔断内存精雕床罩子(暖阁);有的人家保存了木制火床子;有的保存了清代瓷器;有的存有先人影图、编著新文集及家谱;有的人家至今存有木匾、抱柱联等等。凡此种种,无不渗透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彰显了巩昌古城千年不衰的文化魅力。4  目前,这些民居多数属私人所有,部分为国家所有,略显破败的仅有四、五家,但分布零散、连不成线、形不成面是其主要特征。虽为千年古城,但陇西赖以延续人文传统的文化景观数量不多,这些典型民居的存在,正好填补了

8、部分空白,因而需要全社会的拯救,尤其是政府的积极行动。鉴于现存民居分布零散、形不成规模,又与城市规划有矛盾的现实,遵照文物保护的政策精神,可实行“异地搬迁,集中连片,统一规划,规模展示”的保护方针予以解决。由县政府审定公布需要保护的传统民居对社会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