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7596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摘要: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是是相对于正照式而提出的一种图像传感器。本文先简要介绍传感器光电性能的技术发展概况,并从专利文献的视角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与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相关的国内外专利的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分布,并从中得到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专利申请;技术发展路线 引言 CMOS图像器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当时受工艺技术的限制,直到90年代初才发展起来,与CCD技术相比,CMOS技术集成度高、采用单
2、电源和低电压供电、成本低和技术门槛低,至今己研制出三大类CMOS图像传感器,即CMOS无源像素传感器PPS、CMOS有源像素传感器APS和CMOS数字像素传感器DPS。根据像素结构可将CMOS图像传感器分为正面照射型像素单元结构FSI和背照式像素单元结构BSI。 一、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简介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是相对于正照式而提出的,是指采用从背面对传感器进行照明,通过将正照结构中器件层与金属布线层整体翻转,把原本阻碍光路的金属布线层挪至光路另一侧,入射光无须经过金属布线层,可通过基板的背面直接到达光电二
3、极管,如此大幅降低金属布线层对光子的衍射与串扰。4 然而由于使光线尽可能地入射至光电二极管,就需要对硅基进行减薄,这就给制造工艺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如硅片厚度一致性、硅基背面损伤等问题。并且在BSI背照式像素内,光子是由衬底一侧入射的,入射的红光由于吸收深度较深,其激发区域比FSI中更靠近N埋层而易被收集,这使得BSI的红光量子效率确实比FSI有所改善,但对于入射深度较浅的蓝绿光,其激发区域更靠近表面,使得光生电子更加不易被收集,即背照式CIS在短波下串扰问题更为严重。此外,由于像素单元光电二极管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核心
4、结构,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而填充因子、量子效率、满阱容量、暗电流、串扰等都是表征光电二极管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目前背照式图像传感器的技术主要从基板减薄、串扰、暗电流、像素灵敏度、满阱容量等方面发展。 二、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国内外专利概况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个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的关于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的专利技术由日本索尼公司在2005年提出,图2.1是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国内外专利申请趋势,可见,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从2005年至今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5、申请量在这2005年-2012年里几乎成正比例关系持续增长,从2005年的萌芽阶段,到2010年左右较为成熟阶段,从2010-2012年申请较之前而言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此外,从图中可以得出国外与国内的申请量的差别,在同一时期,国外的申请量几乎是国内申请量的5倍左右,并且在2012年左右,国外申请得到迅速增长,而在该时期,国内的申请依旧呈平稳式的增长。可见,在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技4术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国外申请人手里。 本节还从国内外专利申请重要申请人方面对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的专利申请做进一步分析
6、,主要考虑申请人历年的申请总量,按照申请总量进行排名,取前10名申请人进行分析。图2.2是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名的申请人。可见,前10名的申请人集中在台湾、日美韩四个地区/国家,尤其是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背照式CIS领域占据了30%以上的申请量,属于该领域的龙头企业,其技术领导地位可见一斑,其次为日本的索尼公司和美国的豪威科技公司。中国除台湾地区以外,没有企业进入国内外申请人前10名,这说明中国的企业在该领域仍旧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 图2.3是中国内地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申请人。对然内地的企业未能进入国内
7、外申请人前10名,但在内地还是有较多的企业/合资企业对该领域进行研究,除去国内外合资企业以外,如武汉新芯、上海华力微电子、上海华虹宏力等企业在该领域占据整个国内申请的30%左右,说明该领域在内地也有一定的知识产权自主权,未来发展指日可待。 三、结语4 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目前还处于技术发展阶段,申请国家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和台湾,其不仅研发时间早,申请的专利数量多,还掌握了大部分的核心技术。虽然我国对该技术的研究起步晚,但可观的是近年来许多企业对该技术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尽管都是在原有的架构上进行细节的改进,但其改
8、进的技术不仅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效果,而且还能逐渐应用与产业生产并投入市场中。从国家的申请量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市场还是有发展潜力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内该领域的申请人也应多研究和借鉴前沿技术,加强专利布局,重视核心技术的外围开发,以增强我国专利技术的竞争实力。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