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

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

ID:31375107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_第1页
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_第2页
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_第3页
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_第4页
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_第5页
资源描述:

《窑火不断 泥土炼出珠玉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窑火不断泥土炼出珠玉光  “苏家烧制出来的琉璃,黄是饱黄的,绿是翠绿的。只有马庄的原料才能做出这样的琉璃。”自明、清以来,苏姓琉璃世家就在太原市迎泽区马庄山头村这片具备优质坩土原料的热土上,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作品,为山西琉璃的传承与发展成就了不朽的业绩。  山西琉璃:碧瓦辉煌几多时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之一,也是佛家七宝之一,是将耐火材料做成的素胚烧过后,再在上面施上铅釉,先后两次烧制而成的制品。也就是说,琉璃是一种铅釉陶,是以铅的氧化物为基本助溶剂,以铁、

2、铜、钴等为着色剂,釉的熔融温度在900℃左右,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  在我国,琉璃的生产工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元代时,琉璃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明代以后,随着寺庙建筑的日兴,琉璃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规模之大、技术之精,均超过以往。  山西琉璃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料记载,北魏年间,山西各地就开始生产琉璃,早在盛唐年间,就有“碧瓦朱甍照城郭”之说,这项技术在明朝万历年间达到鼎盛,1500余年来,经历了许多坎坷周折,传承至今。5  太原马庄山头

3、苏家、阳城后则腰乔家、河津吕家及根在山西的北京门头沟赵家是山西琉璃的重要构成。千百年来,山西的琉璃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创作了浩瀚的艺术精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古代保留下来许多琉璃制品,大多出现在全省各地的庙宇及众多古建筑的屋面上,还用在牌坊、高塔、碑碣、影壁、神像、狮子等供器上。山西琉璃不仅是建筑材料,古代也多用于生活用品、文房用品及饰件,种类繁多。可见山西琉璃年代久远,分布广范,匠人之多,实属其人文景观中的一大亮点。苏家祖上于清康熙十一年为马庄芳林寺制作的吉星楼底座  现存最著名的山西琉璃诸如:大同明洪

4、武年九龙壁(及三龙、五龙壁)、太原晋祠、大同华严寺辽代鸱尾、朔州崇福寺金代大吻脊刹、介休后土庙(明代)琉璃屋面构件、洪洞广胜寺明代飞虹塔和芮城永乐宫明代大吻等,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除了山西省各地的琉璃艺术品外,还有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等皇家园林和陵寝所有琉璃屋面瓦件、牌楼、龙壁、门斗等琉璃装饰构件,都是山西赵姓及后来苏姓琉璃匠人的杰作。随着晋商的崛起,遍布各省的“山西会馆”“山陕会馆”均成为山西琉璃的集中展示地,他们把能将山西琉璃作为家乡特产向世人展示,当作最体面的事情。  琉璃世

5、家:窑火相传五百载  太原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生产琉璃,明朝嘉靖年间,太原苏家琉璃进了皇宫。2007年12月,清华大学邱耿钰教授来苏家考察时证实,在故宫翻修时,发现背后写有“马庄山头苏氏”5的琉璃瓦。苏家后人回忆说,当时琉璃在马庄村做好后,用骆驼运往北京。后来,故宫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苏家人干脆带上马庄的原料去北京做,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苏家还专门制作了琉璃骆驼。如今,琉璃骆驼被罩上玻璃罩子摆放在苏家展厅最显眼的位置。  以太原市迎泽区马庄最为集中,当地烧琉璃的曾有苏、白、张3大家,以苏家影响最大,最早的记

6、录在1522年。苏氏琉璃五百多年传承不息,是历史上重要的琉璃生产基地。清嘉庆年间北京故宫、皇家园林修复,用琉璃瓦量大,山头村苏家配合京城琉璃厂,成了重要的皇家用瓦基地,同时为琉璃厂提供了匠人。据史料记载,苏姓早年从洪洞大槐树移居到了苏家湾,后来搬迁到马庄山头村。  太原苏氏的祖人,在明洪武初(约洪武三年后)1370年,洪洞县人口大迁徙浪潮中,由洪洞迁移到阳曲县马庄一道河槽湾居住下来,祖祖辈辈垦田为生,于是这个河湾便有了“苏家湾”的名称,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解放后的公社化。苏氏一家在苏家湾生活约3代后,其

7、中有3兄弟(即苏思礼、苏思智、苏普方)于明永乐年间(约公元1420年前),又开始迁徙到了朔州山阴县的薛家庄,这个村随着苏氏兄弟的定居,人丁兴旺,因此改名苏庄。就在苏氏兄弟迁走的永乐年间,留在苏家湾的一些苏氏年轻人到离家不远的孟家井瓷窑厂打工。当时孟家井是山西瓷器和琉璃的重要产地,最兴盛时曾设窑50座,号称山西的“瓷都”。苏永军家中仍保留明、清时代模具数十件,而且在模具上大多刻有“?K”字  当年苏家一青年在打工期间,结识了窑主的女儿,后入赘窑主家中,从而全面继承了最大琉璃家族的制作手艺。若干年后,夫妻

8、二人发现一山之隔的马庄山头村有极好的坩土原料,遍地山柴,煤炭不缺,比起孟家井窑业拥挤、原料紧缺,马庄的条件得天独厚,于是他们迁居回马庄山头,重建窑炉,携苏家族人一并参与,共谋发展。5  自此以后,在马庄山头的苏氏家族撑起了琉璃大业,从明到清,成为太原、晋中等地琉璃的供应基地。清嘉庆年间,北京皇宫维修,用瓦量大,北京的琉璃厂不能满足,于是把苏家作为专供琉璃瓦的一个基地。每当运瓦的时候,村边窑顶满是骆驼、办事官员及随行马夫,热闹非凡,场面极其壮观。期间,苏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