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ID:31375082

大小:11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9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_第1页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_第2页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_第3页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_第4页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以淮麦33、烟农19和连麦7号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进行超高产栽培,对小麦的产量、主要品质指标、RVA特征值及蛋白质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产量为7.52~8.31t/hm2)相比,超高产栽培小麦千粒重高,穗粒数多,单位面积穗数与对照高产栽培小麦无显著差异;与高产栽培(对照)相比,超高产栽培可以显著增加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容重、粗蛋白质含量及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的含量,对谷醇比与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超高产栽培对淀粉黏滞谱(RVA)特征值的影响因品种而异。表明超高

2、产栽培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的品质。  关键词稻茬小麦;超高产栽培;产量;品质;影响  中图分类号S512.1.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20-0013-038  小麦的高产与优质历来受到育种学家和栽培学家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将小麦分成优质强筋标准与优质弱筋标准[1];曹卫星等[2]结合面粉和食品加工中配麦(粉)的需求,将我国小麦品种依照小麦最终用途分为5种基本的专用类型,分别为强筋小麦、准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和准弱筋小麦,中强筋小麦主要用于生产高档次的面

3、条、水饺和面包等食品;弱筋小麦主要用于生产优质饼干与糕点等食品。大致来说,优质中强筋生产区主要在黄淮麦区及其北方冬麦区,弱筋小麦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的冬小麦区[3]。小麦品质与品种和环境有密切关系,通过遗传育种和栽培管理都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许多学者对小麦品质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4-8]。黄淮麦区为我国重要的中强筋小麦产区,小麦单产较高,但小麦品质表现参差不齐,一方面原因可能由于小麦种植制度因素、品种布局与粮食收购体系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对小麦品质研究还缺少有效调控手段,特别是稻茬超高产小麦品质研究较

4、少。2014年笔者承担了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和连云港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主要就稻麦周年情况下如何实现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双提高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对稻茬小麦超高产(>9t/hm2)进行攻关,同时对小麦品质的主要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以期为实现黄淮地区稻麦周年超高产品质保优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前茬为水稻,灌排条件良好,土壤类型均为黏质壤土,含速效磷42mg/kg,速效钾212mg/kg,速效氮105mg/kg,有机质2.26%。常年小麦产量为6.5t/hm2以上。  1.2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

5、为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连麦7号、淮麦33和烟农19,3个小麦品种均为连云港市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小麦品种。3个供试品种的伸长节间数(n)为5个,主茎总叶数(N)均为13~14叶,全生育期235d左右。2015年种植于连云港市农作物新品种繁育中心试验基地。  1.3试验实施8  超高产栽培,10月20日机械旋耕灭茬,机条播,连麦7号、淮麦33和烟农19种植面积均为1.0hm2,基本苗180万株/hm2,行距24cm。施腐熟农家肥5000kg/hm2(经测定,N、P2O5、K2O含量分别为0.5%、0.5%、0.4%),纯N260~34

6、0kg/hm2(施用尿素折合而成),N、P2O5、K2O按照1.0∶0.5∶0.7施用;50%氮肥、60%钾肥、全部磷肥、有机肥基施,氮肥10%~20%用作分蘖肥,30%~40%用作拔节孕穗肥,按叶绿素测定仪(SPAD)或比色卡(LCC)测定值确定氮肥的追肥施用量,40%钾肥用作拔节肥。在3个品种超高产栽培方内选择1个田块(面积>0.12hm2)作为对照田,与超高产栽培同日机械旋耕灭茬及机条播,3个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均为0.2hm2,基本苗240万株/hm2,行距20cm。施纯N300kg/hm2(施用尿素折合而成),N、P2O5

7、与K2O按照1.0∶0.3∶0.5施用,全部磷肥与钾肥、60%氮肥、有机肥基施,10%氮肥作分蘖肥,30%氮肥作拔节孕穗肥。  超高产田及对照田均视墒情灌好越冬水、拔节水和抽穗扬花水,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  1.4取样与测定方法  1.4.1小麦主要品质性状。采用降落数值测定仪测定降落值。采用量筒振摇器测定沉淀值。采用德国Brabender试验磨粉机和粉质仪测定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吸水率。采用JJJM54S型面筋测定仪测定湿面筋含量。粗蛋白质含量采用H2SO4-H2O2消煮,靛酚蓝比色法测定[9]。参照何照范双波长法测定淀粉

8、含量[10]。  1.4.28籽粒蛋白质组分测定。用连续提取法测定[11],具体步骤如下:用蒸馏水提取蛋白;用10%氯化钠提取球蛋白;用75%乙醇溶液提取醇溶蛋白;用0.2%氢氧化钠提取谷蛋白。每组分提取3次,最后用H2SO4-H2O2消煮,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各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