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ID:3136977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资源描述: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是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二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1.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  1.2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  1.3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1.

2、4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  1.5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2.1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2.2适地适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4  2.3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

3、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2.4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2.5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

4、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手段。  2.6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人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2.7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

5、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3.生物治理措施4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如:  3.1植物源农药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3.2昆虫病原真菌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

6、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  3.3转基因植物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转基因抗虫植物,是森林害虫防治的一条新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将逐步得到推广。  3.4昆虫病原病毒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3.5昆虫病原细菌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

7、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3.6昆虫生长调节剂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必要的时,对森林病虫害治理也可以采取化学药物等方法,同时对森林病虫害治理也受林木高度、立地条件等的限制,因而采取的治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树干涂药法、毒签插入法、树干注射法、挂吊瓶法和根部埋药法等。  4.总结4  对于森林病虫害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

8、重点地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要充分考虑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