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67716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 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摘要:对现代农业生产而言,农机深松整地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措施,其是在无法全面灌溉的情况下解决旱作农业区生产瓶颈问题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不但能有效提高农机具作业效率,还能降低成本,推动农业有序发展,且在提高粮食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鉴于此,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应用推广是一项重要课题,值得深入探析和实践。 关键词: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应用推广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24.023
2、1推广的重要性5 深松技术与一般的翻耕技术不同,在应用农机深松整地时需将各个技术环节统筹起来,尤其是在保护性耕作地块更要结合多样性的耕作制度与土壤类型实施可行性试验,从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深松整地技术模式。由于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一些地势较高、干旱缺水的地区,加上农机配套动力的缺乏,导致农民在整地时只能使用一些中小型机械,平均耕作深度较浅,通常为12~15厘米,不仅增加了犁底层厚度,土壤的水肥保持力也会降低,进而形成了土壤干旱逐渐加剧的恶性循环现象,这种耕作方式还会造成农作物生长空间狭小。根系生
3、长空间不充足,无法有效吸收土壤养分,导致农作物的抗旱、抗风、抗病能力较弱,生长不良,严重影响粮食的高产,农民收入也大大减少。因此,加强应用并大力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至关重要。 2推广选择 2.1深松的深度 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能加深耕层,在选择深度时要按照土壤的类型、深松的目的做到因地制宜,宜浅则浅、宜深则深。如果以犁底层的打破以及蓄水保墒能力的增强为目的,就可在深松作业之前测定,按照犁底层状况选择深松的深度,通常为25~35厘米;如果地块的犁底层较厚,土壤比阻较大,应选择普通联台整地机实施深松整地作业,通过有机
4、结合深松机具的深松铲、浅松铲实施复式深松,分层打破犁底层,保持耕层土壤的松紧度适宜,创造合理耕层。不管土壤的类型如何,第一次深松的深度至少应将犁底层打破,但深度不能太深,之后可按照土壤耕层分布状况逐步加深。 2.2深松的时间5 应用农机深松整地技术的目的主要是蓄纳雨水,所以通常是在雨季之前实施深松整地作业。一是9月下旬~12月上旬,即在秋季整地之前或收获之后通过深松整地来蓄纳秋冬两季的雨水、雪水,提高土壤抵御春寒的有效性;二是3月上旬~6月下旬,即在春季播种之前或夏季收获作物之后通过深松整地充分蓄纳夏季的雨水,
5、预防土壤表面形成径流,实现排涝或抗旱的目的。在深松整地时要科学制定时间,一年两作区通常是在收获小麦之后应茬直播玉米,夏种的气温较高,深松土壤易导致跑墒,而玉米主根系主要在30厘米左右的土层分布,如果秋季刮大风或有强对流天气就极易倒伏,因此不宜在夏季深松整地。同时,深松整地时要重视实行轮作制度,建议将秋季深松作为轮作地,无风险、效果好。 2.3深松的方式 深松整地的方式大致包括局部深松、全面深松两种。局部深松是应用双翼铲、凿型铲实施松土、不松土相间隔的局部深松整地,目的在于创造出虚实同在的耕层结构,实部提墒,虚部
6、蓄水,应用推广的范围较广;全面深松是应用深松犁进行全面松土,在农田基本建设中适用,能对耕层较浅的土壤进行改造,深松深度一般为25~30厘米。具体选择深松方式时要考虑区域差异,达到深松效果的最佳。 2.4深松的要点 一是深松整地的土壤墒情需要。农机深松整地技术对土壤墒情提出严格的要求,土壤含水量过小、过大均会导致作业质量差,出现大的土块、泥条、深松沟等,且作业阻力也很大。土质不同,深松的适宜墒情就不同,通常要求土壤的含水率保持在15%~22%。如果天气干旱可选择造墒;二是深松整地的作业周期。深松整地间隔年限与土壤
7、质地、耕作制度等息息相关,所以各地区深松整地间隔年限的标准并不统一。如果是一年两作地区,那么年内农机进地次数较多,土壤压实情况严重,深松的周期间隔可短一些。 3推广措施 3.1落实机具配套改制工作 一是深松铲尖的耐磨性较差,大约作业3005亩就要更换,不仅会耽误农时、影响作业效率,还会降低农机手的收入,增加其负担,应尝试将高铬合金焯条焊接在铲尖上,增强耐磨性;二是在深松铲上焊接汽车工字板(锰钢)取代原有铲尖,并将原本150毫米长的铲尖增加到210毫米长,在增强铲尖耐磨性的同时促使铲尖与土壤形成一个角度。减少作
8、业阻力,降低拖拉机的动力要求,节省燃油。这些配套改制措施都能有效提高深松机具的适应性,为顺利应用推广农机深松整地技术提供强大的助力。 3.2提高农民的技术认可度 一是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这些方式不仅传播范围广,且不受地点、时间等的限制;二是利用村务公开栏、报纸、图书等媒介进行宣传,能持久显现资料,促使农民多次重复学习和研究;三是通过现场演示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