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

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

ID:31366619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_第1页
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_第2页
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_第3页
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_第4页
资源描述:

《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弹性设计理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体现  摘要:分析弹性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结合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合理地设计建筑空间,实现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弹性设计;传统建筑文化;体现  1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弹性设计理念  1.1完善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实现了建筑实体的建设和风景建设的统一,结合建筑的空间结构,在选择建筑地址时,根据周围的环境,全面分析建筑的布局和形体结构,完善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的因素。在建筑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方式,结合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在低碳经济倡导的今天,坚持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建筑实体融入到自

2、然的环境中,结合外界环境,实现建筑自身功能和艺术价值的统一,在中国各个地区的建筑中,应针对南北方的差异进行设计。  1.2追求实用性的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被广为流传,在建筑设计中,中庸之道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中。建筑在设计中具有灵活性特征,应尽量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在房屋室内的装饰中,也应坚持通用性原则,在传统的中国房屋设计中,结合弹性空间设计,使建筑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1.3实现空间功能的发展变化4  在传统建筑中,住宅的功能比较完善,不仅要满足居住功能,还要满足人们办公的功能和社交等功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于建筑功能的概念比较模

3、糊,建筑结构在设计中几乎一成不变,而且其功能千变万化。在中国传统的宫殿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标注化的设计方案,在功能上分工明确,实现了建筑功能的多样性。  1.4创造建筑空间的有机交融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建筑体一般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建筑体与其它物体相互映衬。每个物体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且都有各自的特点,在传统建筑设计中,一般是通过栏杆、花草等设计展现建筑之间的联系,这些相互独立的建筑可以融合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开阔的空间。  1.5坚持运用可循环的材料  在传统的建筑中,一般都是以木材为主,木架结构的使用使建筑的美观度上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木材。

4、木架结构的使用,实现了建筑时空分合的状态,建筑的支撑能力更强,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更加灵活,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可以自由地穿插。在建筑空间的设计中,不仅可以优化建筑的采光条件,而且还可以改善建筑的通风条件。  2弹性理念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建筑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应结合天人合一和中庸的思想,使建筑空间的设计更加灵活,结合弹性设计思想,使建筑材料可以循环使用。  2.1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4  由于建筑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分析自然环境,依据环境因素对建筑的形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建筑采光和通风的设计中,结合建筑风水学原理,实现建筑

5、与自然环境的相得益彰,融合环境,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通过一系列的建筑语言,对人与自然的协调性进行分析。  2.2完善和谐的绿色建筑设计  在我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绿色建筑发展迅速,由于建筑行业消耗的材料较多,日益倡导绿色建筑的理念。在建筑文化中,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多利用自然资源,借助自然光和太阳能发展低碳经济。  2.3强化和谐的邻里沟通机制  在传统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以院落为主,当代的居住环境越来越拥挤,应结合传统的建筑文化,形成邻里之间的相互交融。在当代建筑中,邻里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漠,所以,在建筑设计

6、中应结合开放的模式,让人们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建筑空间也会变得广阔。  3结语4  近年来,我国设计师结合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建筑设计,大力挖掘传统的建筑文化,实现建筑设计的古典美。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商中,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展现出中国诗词歌赋的美。在中国风建筑设计发展中,弹性设计理念被广泛应用。如今,人们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满足各类功能,实现灵活性的设计,弹性设计理念的适用性强,设计师也在不断完善弹性设计的实践。在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中,弹性设计思想已经被广泛应用,这种模式也借鉴了西方的建筑设计思想,提

7、高了建筑功能的实用性,使建筑的功能具有可变性。传统的建筑文化中融合了大量的建筑知识,加以挖掘和优化传统的建筑文化,结合当代的资源结构,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运用弹性设计思想,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