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

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

ID:3136626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_第1页
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_第2页
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_第3页
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_第4页
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引种的适宜性研究  摘要为了解广西地区翅荚木在闽北地区引种造林的适宜性与生长效果,以广西桂林的翅荚木种源一年生苗木,在顺昌县进行造林,定期对其造林后的受冻状况与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其引种造林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从广西桂林引种的翅荚木造林后生长良好,适宜在该区域推广造林,但在造林初期,部分苗木易受低温冻害危害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在中亚热带区域利用该树种推广造林等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翅荚木;种源;引种;适宜性;广西地区;闽北  中图分类号S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3-0187-01  翅荚木(Zeniainsignis)又名任豆树,属

2、苏木科翅荚木属,落叶乔木,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自然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的山谷坡林中,越南也有分布[1]。该树种生长迅速,萌芽力强,伐后能多代萌芽更新,病虫害少;根系发达,具有固氮根瘤菌,自肥能力强,主根能沿着岩缝石隙扎向土层深处。  由于该树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区域,是否适宜在中亚热带山区造林是大面积推广该树种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国内对该树种的育苗技术[2]、干形结构特征[3]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但对广西等南亚热带区域翅荚木在闽北等中亚热带区域造林的适宜性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选择中亚热带一典型区域――5闽北山区(顺昌县)开展造林试验,定期开展其受冻状

3、况调查,并对其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其在亚热带区域引种造林的适应性与造林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在中亚热带区域推广该树种造林等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自然条件  造林试验地设在顺昌县牛皮山(东经117°45′,北纬26°46′),山场坡度25°,坡向西南坡,海拔230m,土壤为红壤,属立地类型Ⅱ,土壤肥力中等偏上。顺昌县年平均气温16.8℃,极端高温40.2℃,极端低温-7.7℃,无霜期293d,年日照数1564h,年平均降雨量1567.8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蒸发量1533.2mm。  1.2造林方法  2005年3月,利用来自广西桂林(东经110.31°,北纬

4、25.30°)的一年生实生苗造林,造林面积2.33hm2,采用炼山后穴植、截干造林,造林株行距1.8m×2.0m,挖穴规格为40cm×40cm×30cm。造林前,先将苗木的上部嫩苗截除,截干后一般保留20~30cm,并对主根进行适当修剪,之后用塑料袋包好并运至造林地。造林时先将截干后的苗木根系进行打泥浆处理,然后按照常规造林方法进行造林。于造林当年抚育2次,抚育方式为全面铲山、扩穴。由于翅荚木萌芽力强,萌芽条一般有2~3枝,需在抚育时进行除萌,仅保留1枝生长健壮的萌芽条[4-6]。  1.3样地调查与分析方法5  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5年的每年3

5、月对其生长量进行调查,并对其受冻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为分别在造林地的下部、中部和山顶各典型设置一块25.82m×25.82m的样地,调查样地内的林木胸径与株高生长情况,在造林后4年内分年度对其受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收集其对应年份的主要气象数据资料,分析其在中亚热带区域造林的生长状况与适宜性。将全株冻死或受冻害高度超过1/2株高的植株列入受冻害范围(因受冻高度未超过1/2植株次年仍能恢复生长),统计其受冻株数与受冻害率[受冻害率(%)=样地内受冻害/调查总株数×100]。依据所调查的各径阶胸径与树高,利用福建省阔叶树二元材积表得其林分蓄积量。利用公式林木(分)年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

6、/(调查年度-造林年度+苗龄)分别计算其胸径、树高与林分蓄积年平均生长量。  2结果与分析  2.1受冻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翅荚木在闽北地区造林后,其造林当年受冻害率达29.78%,次年达2.90%,造林2年后,则不受冻害影响,说明该树种在造林当年的冬季,因苗木相对较小,对极端低温的抵抗力相对较弱,需注意采取防冻相关措施。但从受冻后的苗木生长观察发现,该树种在受冻次年,大部分苗木仍能萌芽并恢复生长。  另结合顺昌县气象数据显示,顺昌县在造林当年(即2005年)的极端最低气温为-4.5℃,造林次年则为-2.7℃,之后各年的极端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至2015年,其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

7、,说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在中亚热带区域开展该树种造林将有可能免受低温危害。  2.2翅荚木生长情况分析5  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翅荚木在造林当年及次年有部分苗木受低温冻害危害,但其冻而不死,并能于春季恢复生长,且其胸径与树高总生长量及年平均生长量较高。五年生翅荚木平均胸径达10.12cm,树高达11.77m,林分蓄积量达58.08m3/hm2;至2015年,其平均胸径达15.91cm,树高达16.60m,林分蓄积量达189.26m3/hm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