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6595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工厂电气主接线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工厂电气主接线技术研究 【摘 要】 本文针对大专工科电气类学生学习工厂用电电气主接线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施教进行了探索,提索出理解、掌握电气主接线的认知方法和施教策略,同时也探索出主接线的设计方法,为电气主接线的学习找到一条捷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工厂电气主接线认知顺序教学方法 《工厂用电》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内容涵盖负荷计算、导体截面选择、电气主接线等方面的知识。电气主接线是研究工厂用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解掌握电气主接线图,对于正
2、确选择各类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生产运行中很有实用价值,还有助于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提高。如何在内容广泛,学时偏少,学生缺乏学习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大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对这部分的内容,在逻辑顺序安排上,理解认知方法上灵活掌握电气主接线等方面作了以下探索: 1 电气主接线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1.1 工厂电气主接线的分类 工厂电气主接线可以分为有母型接线和无母型接线。有母型接线又可以分为单母接线,单母分段接线,双母接线,双母分段接线以及双母分段带旁路接线。无母型接线又可以分为单元接线,角型接线以及桥型接
3、线。 1.2 工厂电气主接线的适用范围5 单元接线是最简单的接线,由发电机和隔离开关组成,也是最常用的接线方式。桥型接线是由两个单元接线通过一个桥断路器组成。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时候通过板书将电气主接线绘制出来,建立起同学们的基本概念。有母型接线则是根据负荷的进出线多少,负荷的分类以及负荷的大小来确定有母型接线的形式。 注: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讲述主接线的基本概念,最重要的是主接线的四性要求,其次是主接线的组成元件和适用范围。 2 电气主接线的实践构建方法 2.1 以工程线路为启发,以能设计工程图纸为目标
4、 “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当今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重要的指导思想。 在主接线的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学习了电气主接线的基本知识但是对实际的工程线路一无所知,甚至无法和相对应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电气主接线的第二阶段应该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将工程图纸和工业与民用配电线路带到课堂,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联系在一起,让所学知识更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部分我们例举四个工业与民用配电的典型,家庭室内配电,车间配电所用电,工厂电气主接
5、线以及变电站的变配电接线。家庭室内配电是0.4KV线路,车间配电所为10KV线路,工厂电气主接线则涉及到110KV的电压等级,变电站的变配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则更高为110KV及以上。通过电压等级的升高,循序渐进的学习电气主接线,从简单到复杂,从一个用电单元到一个用电系统来分析和理解电气主接线的含义。5 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从室内配电开始,参观教室的用电线路,手绘用电线路图纸,在电脑应用CAD等绘图工具将用电设备,开关通过标准的图形绘制出来,完成一个室内配电的设计。室内配电参观2个学时,手绘图纸2个学时,电脑制图2个学时
6、,师生共6个学时完成室内配电设计。然后再设计一个配电所,一个工厂用电,一个变电所,形成对电气主接线的完整认识,达到工学结合,实际设计施工图纸的目标。 2.2 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的合理应用 高职院校由技校、职高、中专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组成的复杂生源,工科专业中文科生占一定的比重,这决定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德国行动导向型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个是角色扮演法,另外一个是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果在在项目教学的方法中结合角色扮演则可以更好
7、的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知识的程度。 电气主接线的教学过程采用项目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我们以工厂用电主接线设计为例,阐述两种方法相结合。工厂用电主接线的设计是主接线设计的四个模块中较为复杂的一个,已近涉及到电力系统的设计。上课开始,老师提出一个新建的造纸厂需要工业用电为项目,给出电源点,电压等级,进出线回路数,周边负荷情况,环境参数等基本条件,同学们分组设计该造纸厂的工厂用电施工图纸,编写设计说明书。在师生共同的合作下完成该设计,然后学生进行分组扮演社会上的各个角色来投标选择设计说明书,监工以及工程验收
8、。5 通过设计造纸厂的设计来学习电气主接线的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来审核设计说明书,提出设计说明书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模拟完成一个完整的电气设计各个方面的任务。 项目完成后可以带领学生出去参观一个已建成熟的工厂电气主接线,带着学习的态度去认知,对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询问工厂动力部分的师傅,看看自己的设计是否真正的适合实际需要,有哪些需要改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