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

ID:31365147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_第1页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_第2页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_第3页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_第4页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年汛期吉林省最强2场降水天气的对比分析  摘要受高空槽和副后切变共同影响,2010年7月28日和2010年8月5日吉林省境内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和局地大暴雨的天气,其特点是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卫星云图资料和各物理量场对这2场天气过程进行比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副后切变线是暴雨发生的原因,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水汽的集中与辐合、中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区域性暴雨;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分析;2010年汛期  中图分类号P426文献

2、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8-0223-02  暴雨是吉林省夏季主要灾害之一,由于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等特点,常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也给预报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1]。因此,加强吉林省夏季暴雨灾害天气的分析预报十分重要。  1降水实况7  2010年7月28日和8月5日吉林省境内出现2场强降水天气,特别是7月28日强降水给吉林省中东部造成特大的洪涝灾害,个别自动站被暴雨冲坏。从2场降水分布来看,其降雨范围广、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7月28日降水

3、主要集中吉林省中东部,8月5日降水范围比7月28日降水范围小,8月5日降水主要集中吉林省中南部,2场均有重复之处,28日降水集中段是在凌晨,5日降水集中段是在午后至傍晚,这2场降水过程都造成非常严重的洪涝灾害,具体降水量如图1所示。  2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2.1500hPa形势对比分析  这2场降水均发生在副高位置偏北、偏西的环流背景下,7月28日降水时,亚洲中高纬度呈两槽一脊型,500hPa8:00高空图上,副高脊线位于北纬35°附近,588线西伸点东经118°,北界位于北纬38°,呈东西块状分布。东经120

4、°~140°之间被槽区控制,吉林省处于西风槽内,极有利于冷空气下滑(图2)。20:00由于副高的分裂,来自西南和东南的暖湿气流都可能沿副高外围直接向吉林省输送,并且从8:00850hPa和500hPa槽线位置分析,低层槽线落后于高层,至20:00高低层槽线位置基本重合,系统垂直加厚,强度加强,吉林省降水开始,并且强度加大(图3)。降水强度最大落区位于20:00高空槽线附近[2-3]。由于系统稳定,降水反复在槽线附近出现。8月5日降水时,亚洲中高纬度呈两槽两脊型,贝湖以东有一槽,副高呈东西带状分布,由于副高西伸北抬,至

5、使贝湖深槽加深东移,同时西南急流也在加强,降水产生在高空急流轴的右侧(图4、5)。  2.2850hPa形势对比分析  7月28日降水产生在低层辐合中心附近,低层辐合加强7  引起对流性降水。8月5日降水产生在低层槽线附近及其前部,属于地面冷锋前部暖区内的混合性降水,两者共同之处是降水前都有低空急流出现,急流轴均为东北―西南向,中心风速>16m/s,且暴雨均出现于低空急流轴的左前方,低空急流前又有大片T-Td≤4℃湿区,即为湿急流,这种急流往往是水汽和能量的输送带,对暴雨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不同之处是低层的温度场配置不

6、同。7月28日降水过程850hPa东北区中部为一个冷中心,8月5日降水过程850hPa上层整层均为暖平流,在吉林省中东南部有一丁字槽,此次暴雨就产生在丁字槽附近[4]。  2.3地面形势对比分析  7月28日降水过程,地面27日8:00吉林市处于地面高压边缘,西部有一个低压带,20:00在贝湖附近形成一低压中心带,中心值为990hPa。西部的低压南压,使得地面高压略微南撤,两者交汇在吉林省中东部,28日2:00低压中心合并东移,在吉林省形成一个东西向低压通道,28日2:00低压通道维持少动,28日8:00地面高压开始

7、南撤,锋面南压,降雨带开始向吉林省南部移动。  8月5日降水过程吉林省受南北向低压控制,4日20:00在东经118°,北纬45°有一1000hPa低压中心,伴随冷锋东移,吉林省位于高压边缘。5日14:00低压东移减弱,吉林省处南北向低压槽控制中,且低压较稳定,地面形势与高层配合较好,系统深厚,有利于暴雨的发生[5]。  3物理量对比分析  3.1水汽条件对比分析  暴雨的产生要有充分的水汽供应,对于大范围暴雨必须有大量的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7月28日降水T213的850hPa水汽通量场上的轴线略有沿东-西向,

8、中心值为2807g/(s?cm2?hPa)水汽通量,从而导致吉林省中东和中南部区域性暴雨,局地有特大暴雨。8月5日降水850hPa水汽通量的大值中心从渤海湾开始沿NE-SW从辽宁伸向吉林省的东南部地区,中心最大值360g/(s?cm2?hPa),从5日14:00―20:00一直维持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从而导致吉林省中南部地区产生区域性暴雨,局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