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的设计

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的设计

ID:31362344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9

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的设计_第1页
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的设计_第2页
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的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的设计  摘要:随着国内各行业对有色合金高端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尤其对有色合金板带矫直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矫直设备又是整个精整工艺的关键。六重式矫直机也是目前针对有色金属板带矫直的最佳选择。矫直机设备历史悠久、结构繁多,本设计的六重式板带矫直机结构不同以往,具有结构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功能全面、一台设备兼容两套不同规格辊系、扩大矫直机使用范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关键词:六重式;变辊系;一机多用;降低设备投资  中图分类号:TG333文献标识码:A  主要参数:矫直材料(

2、铝合金板带)规格:厚度0.5mm~3.5mm、宽度850mm~1850mm、屈服极限:25MPa~400MPa。矫直辊规格:大φ70×2000mm、辊距75mm、小φ38×2000mm辊距40mm、数量19个。中间辊规格:大φ47×2000mm、辊距75mm、小φ25×2000mm辊距40mm、数量19个  1.结构特点  (1)采用无机架预应力结构,结构简单、工艺性好。(2)设有上辊倾角调整:满足矫直必需的压下差值。(3)设有压下及平衡装置:满足矫直机开口度调整。(4)设有两套辊系:Φ70大辊系用于矫直板带厚1.5mm~3.5mm

3、、扩大矫直范围,实现一机两用。Φ338小辊系用于矫直板带厚0.5mm~1.5mm。(5)设有翻辊装置:省时省力,方便查看矫直辊磨损状况。(6)设有清辊装置:实现自动对矫直辊除尘、除灰清理。提高矫直板面的精度。(7)设有快速更换辊系:方便快捷。降低非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结构叙述  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由上下横梁及压下装置、两套辊系、液压夹紧机构、上辊倾角调整、清辊装置、换辊装置、翻辊装置、主传动等组成。(1)上下横梁及压下装置。上下横梁焊接结构、通过4个升降机、拉杆、弹簧组成。结构简单、强度高,工艺性好。在上下

4、横梁上设置14个液压夹紧机构将上下辊系分别与上下横梁进行夹紧固定。实现快速锁紧和打开。大大缩短更换辊系的拆装时间,使得换辊方便快捷。4个升降机安装在上横梁上用拉杆、弹簧与下横梁相连进行预紧,通过一个压下电机驱动4个升降机及弹簧平衡实现开口度的调整。保证了压下精度,压下行程由位移传感器控制。(2)辊系装配。矫直机的核心,它由矫直辊、中间辊、支承辊等组成。矫直辊全部为驱动辊、中间辊为浮动辊。矫3直力通过中间辊传给支承辊,避免矫直辊与支承辊接触产生压痕。使矫直板带表面精度得以提高。采用两套不同规格辊系共用一个框架,满足了板带大范围的矫直需

5、求。实现了用一台设备满足两台设备使用功能。在下辊系的底板上装有滚轮,适用频繁快速更换辊系。(3)清辊装置。在矫直机机架的出料侧装有清辊装置,由齿轮马达驱动通过丝杆丝母带动滑块沿着工作辊轴向进行移动。通过滑块上装有的清洁物实现对矫直辊面的清理。及时有效地防止铝灰沾到矫直辊辊面上对矫直板面造成划痕。清辊应在主机非工作状态下进行清洗。(4)换辊装置。它是实现快速换辊必备的配套装置,主要完成对整套辊系进行更换。通过齿轮马达驱动丝杆丝母带动辊系拉出和送进。在换辊架上设置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滚轮轴承,作为辊系移动时的导向和支撑,降低摩擦阻力,使

6、得换辊操作准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5)翻辊装置。在机架外的换辊侧设置翻辊装置,采用齿轮马达驱动减速机减速。带动摆臂完成上辊系90°的翻转。实现上矫直辊辊面由朝下变朝上,便于人工察看上下矫直辊辊面使用情况及检修工作辊。安全可靠、大大地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6)上辊倾角调整。在机架的上横梁上共设置7个升降机和齿轮马达,通过升降机升降带动与之相连的压杆、球面垫、弹簧完成上矫直辊相对下矫直辊的倾斜调整。根据板型缺陷的不同,可采用单调或统一调整。调整量由位移传感器控制。(7)主传动。由一台主电机驱动经减速机减速经分配箱分配19根输出轴。

7、经同步万向接轴驱动19根矫直辊转动。避免转动时矫直辊出现的转速差对有色板带的擦划痕迹。  结语  这台十九辊六重式变辊系精密板带矫直机已投入现场使用,设备运行几年,使用平稳、安全可靠。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操作方便快捷,调整精度高。实践证明矫直精度完全满足了用户要求,通过变换辊系扩大了设备的矫直使用范围,实现了一机两用。降低用户设备的投资成本和设备占地面积。通过该设备的成功应用,相信定能为后续矫直机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成熟借鉴的新机型。随着科技水平和用户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机型一机多用结构将会得到更大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甫.

8、矫直理论与参数计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