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ID:31359263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9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_第1页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_第2页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_第3页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_第4页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摘要:耕地质量评价既是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使耕地由数量管理转变为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也是当前研究耕地质量变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为了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及了解耕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对耕地等级质量成果更新工作进行研究,进而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次夷陵区更新评价后的国家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等别分布与上一轮成果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更新评价成果的连续性,同时耕地总面积

2、呈增长趋势,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归因于地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GIS;更新评价;宜昌市夷陵区7  耕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对国家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耕地资源被占用,耕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耕地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搞好耕地质量分等评价工作,对中国实现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综合管理转变具有重要的

3、作用,同时,为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耕地生产能力核算、农用地流转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耕地分类进行耕地评价最早的国家。早在2500年前古籍《周礼?地官?司徒》中就有关于土地质量高低的记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非常重视耕地的质量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和第一次土壤普查、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及相关的区域资源调查中,都开展过不同形式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这些评价为当时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耕地评价多以定性评价为主,考虑的因素也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3s”

4、技术和地图、自动制图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应用与发展,并在数据更新、动态评价、评价精度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与此同时,耕地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Delphimethod)等。耕地评价研究正向着综合化、多元化、精确化、定量化、信息系统管理方向以及跨区域的横向可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和《湖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中的要求,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夷陵区的全部耕地进行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旨在为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以及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宜昌市

5、夷陵区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三峡的下端,跨东经110°51′-111°39′,北纬30°32′~31°28′。夷陵区东连远安、当阳,南邻夷陵、宜昌市城区、枝城、长阳,西接秭归、兴山,北抵保康。东西最宽77km,南北最长103km,全区总面积为34247km2。全区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25个行政村。  2.研究数据与方法  2.1数据来源与处理  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夷陵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夷陵区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资料、夷陵区土地整治项目图件及数据资料、夷陵区年度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统计资料等。  为了方便数据处理以及成

6、果的统一,此次研究以ArcGIS10,2为平台,由于土地整治项目图件是CAD格式,因此需要转化为ArcGIS的SHP格式。在ArcGIS操作平台下对数据在转换格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和丢失的属性进行补充和修改。统一各数据的坐标系统,并进行空间位置的配准。需要进行更新的耕地分等属性可以从土地整治数据资料查找和参考《农用地分等规程》(GB/T28407-2012)、《湖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和《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相关要求。  2.2研究方法  夷陵区耕地质量等级更新采用因素法。夷陵区耕地分等单元共计517854个耕地图斑,在确定分等因素及其权重的

7、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信息值进行补充和完善,完善分等因素图,确定耕地分等单元工作底图,建立耕地分等基础数据库,计算各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分,并根据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计算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更新耕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计算耕地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根据省等指数与国家等指数平衡转换规则,计算分等单元的国家级等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等间距法,划分耕地自然质量等别、经济等别以及利用等别。根据《湖北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县级工作报告》,夷陵区位于湖北省二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